处于沿淮低洼地,如何结合实际发展适应性农业?白集村围绕做活“水文章”,走出了一条稻虾共养的生态发展之路。
围绕水资源做文章
白集村位于阜南县洪河桥镇中部,面临老洪河,背环洪河分河道,农业经营主要以稻麦轮作为主。因地势低洼,且靠近淮河蓄洪区,汛期常发生内涝,致使土地产出效益低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群众的收入。
2016年,洪河桥镇党委立足白集村实际,紧紧围绕水资源做文章,坚持宜水则水、宜渔则渔的原则,走综合种养之路,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适应性农业,逐步摸索出稻虾共养这条致富路。

稻虾共养,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稻虾共养的高收益让村民们看到了前景,发展稻田养虾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白集村共有5000余亩土地,目前已流转3630亩开展稻虾养殖。

为严把稻虾品质关,延长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2018年,白集村建起精米加工厂,把虾田稻加工成虾田米,身价翻了好几倍,提高了经济效益。

来源:阜阳日报、阜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