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这个村,在水稻田里养龙虾,一亩虾田收益5000元左右!

   2020-10-17 网友投稿7780
核心提示:处于沿淮低洼地,如何结合实际发展适应性农业?白集村围绕做活“水文章”,走出了一条稻虾共养的生态发展之路。围绕水资源做文章白集村位于阜南县洪河桥镇中部,面临老洪河,背环洪河分河道,农业经营主要

处于沿淮低洼地,如何结合实际发展适应性农业?白集村围绕做活“水文章”,走出了一条稻虾共养的生态发展之路。

围绕水资源做文章

白集村位于阜南县洪河桥镇中部,面临老洪河,背环洪河分河道,农业经营主要以稻麦轮作为主。因地势低洼,且靠近淮河蓄洪区,汛期常发生内涝,致使土地产出效益低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群众的收入。

2016年,洪河桥镇党委立足白集村实际,紧紧围绕水资源做文章,坚持宜水则水、宜渔则渔的原则,走综合种养之路,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适应性农业,逐步摸索出稻虾共养这条致富路。


“每年开春后,虾苗市场价每斤25元左右,一亩能产200斤,扣除人工、种苗等成本,能有3000多元收入。再加上虾田稻,一亩虾田收益5000元左右。”刘继划是白集村最先发展龙虾养殖的村民,据他介绍,龙虾繁殖力很强,在稻田投放一次虾苗,可以连续收益多年。同时,龙虾的排泄物是水稻的天然肥料,水稻花粉和产生的微生物是虾的优质食料。稻虾共养模式实现了生态绿色养殖,龙虾和稻米的品质都有保证。


稻虾共养,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稻虾共养的高收益让村民们看到了前景,发展稻田养虾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白集村共有5000余亩土地,目前已流转3630亩开展稻虾养殖。


为实现抱团发展,刘继划注册成立了阜南弘禾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对白集村稻田养虾户作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回收稻谷。此外,该村还有3家专业合作社,共吸纳社员近30户,带动百余户贫困户顺利脱贫。


为严把稻虾品质关,延长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2018年,白集村建起精米加工厂,把虾田稻加工成虾田米,身价翻了好几倍,提高了经济效益。


“目前全镇稻虾种养面积达到1.4万亩,产业初具规模,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成为农业绿色发展、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好产业。”洪河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镇还以“虾”为媒举办了白集村龙虾节,搭建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的平台,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来源:阜阳日报、阜阳新闻网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 站长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202001464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