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先锋 | 流水淙淙虾稻肥

   2020-10-17 网友投稿17560
核心提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作为脱贫攻坚“血脉”的金融力量,更要坚持多措并举,补短板强弱项,聚焦脱贫冲刺清零行动,奋力跑出金融精准扶贫“加速度”。重任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作为脱贫攻坚“血脉”的金融力量,更要坚持多措并举,补短板强弱项,聚焦脱贫冲刺清零行动,奋力跑出金融精准扶贫“加速度”。

重任在肩,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积极响应国家脱贫攻坚任务号召,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勇于担当、实干奋进的精神,“投入‘真金白银’”“付出真情实意”“体现责任担当”,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推动金融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在天门市王施村,水渠交错,波光潋滟的湖面,藏着村民们一直苦苦追寻的答案,也蕴含着脱贫的无限希望。而这一切的生机,都随着建行扶贫工作组的到来,悄然释放。

拨开迷雾,芝麻开门

2016年初,一直在广东东莞开小餐馆,勉强维持生计的许亮亮踏上了回乡的旅程。家中,年老体衰的父母、日渐长大的孩子和惨淡的收入,都压得这个30岁出头的小伙子喘不过气来。

明明是自己最熟悉的土地,为何却没有适合自己的增收门路。

流水淙淙,燕影穿梭,望着那水平如镜的湖面,许亮亮却因苦于找不到那把“芝麻开门”的钥匙而眉头紧锁。

好在,生活真正的转机来了!2018年,建行天门分行扶贫工作组走进了许亮亮所在的王施村,秉持着“以‘绣花’功夫做好扶贫工作”的信念,工作组踏上了精准扶贫的“长征”路。

第一站,便来到了许亮亮这位处于迷茫之际的年轻人家中。

两张板凳,几杯热茶,建行扶贫工作组的扶贫干部与许亮亮促膝长谈。一番了解后,果断将他定为重点扶贫对象。“你见过世面,脑袋瓜子灵活,人又勤劳,只要找到适宜的路子,一定会成功的!”在扶贫干部们不断的鼓励之中,许亮亮找到了底气。

说干就干。看准当地养殖水面丰沛的优势,2018年3月,建行扶贫工作组专门组织技术人员对许亮亮进行产业技能培训,鼓励他尝试着走“小龙虾水稻连作”之路,许亮亮也专程前往湖北潜江小龙虾养殖基地,全程学习虾苗孵化、喂食、病疫防治等方面的技术知识。

一季虾,一季稻,田面种稻,水体养虾,虾粪肥田,稻虾共生。生态致富之路已为许亮亮铺好,只等他扬帆启程。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有了信心,有了技术,没有资金,也难实践。

实现梦想的路上,资金不足成了许亮亮最头痛的事。四处奔波,向各路亲朋好友借钱,碰到太多“软钉子”后,不少人都劝他“别折腾了”,但和扶贫工作组约定好的脱贫承诺,许亮亮不想放弃。

在这节骨眼上,建行天门分行主动向许亮亮伸出了“橄榄枝”,投放扶贫养殖贷款5万元,并为他申请了财政贴息政策。不仅如此,考虑到王施村四组、五组之间交通不便,小龙虾销售渠道受阻,一座由建行援助5万元建造的混凝土桥横贯东西。

捕捞成虾的许亮亮夫妻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建行的金融助力下,许亮亮的脱贫之路插上了逐梦的翅膀。

乘势而上。许亮亮请来挖机,在湾前屋后低洼地轰隆隆改造了3个“虾稻连作”基地,风生水起地干了起来。“稻田为龙虾提供了天然饵料和栖息地,养出的龙虾个大味美销路好。龙虾吃掉稻田里的害虫,其粪便和残饵又可为稻田增肥,提高稻谷产量。”许亮亮掰起手指算起了账。

“虾苗四五月份投放,六七月就可以上市。然后栽一季水稻,水稻收割后,再养一轮龙虾。稻虾连作生产模式一年收获两季龙虾,有机稻米由于是绿色无污染种植,每斤价格在1.5元,比市场价高3角钱,利润可观。”许亮亮说,今年,他扩大了喂养规模,2018年投入的开发成本、虾苗成本在去年都已回本,今年所有的收成都是净赚。他瘦削黝黑的脸上,满满都是脱贫带来的幸福笑容。

养虾技术,带动一方

“一水两用,一田双收,这些小龙虾像一个个金娃娃,让我尝到了甜头!”经过两年的探索,如今许亮亮已积累了不少养殖经验,甚至成了当地的“土专家”,常有村民前来向他请教龙虾养殖技术。

“我主要是‘回形池’养殖、种植模式……水渠周边是小龙虾的天地,每天早晚投放饲料,十天半月补一次钙,并经常性消毒预防疾病……”每每在谈及虾稻连作技术时,许亮亮总是充满了自信和活力,滔滔不绝。

如今,在许亮亮的示范带动下,周边陆续有10多户农户都开始发展龙虾水稻连作模式,成熟的养虾技术已然惠及了一方虾农。

谈及脱贫路上的点点滴滴,许亮亮心中最想感谢的,仍然是建行扶贫工作组的队员们:“要不是他们当时的鼓励和帮助,我哪有今天的光景!”

据了解,为了让贫困户减少担忧、增加收入、提高积极性,建行扶贫工作组还多次邀请省、市水产专家进村举办农技知识讲座,并组织养殖户走出村学习外地先进经验。为进一步提高当地农田排灌能力,扶贫干部们还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支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成了当地百姓真正的“知心人”。

建行湖北省分行扶一把送一程,精准扶贫“拔穷根”。不仅是在王施村,在全省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处处都有建行人的身影。该行创新推出多个涉农扶贫信贷产品,先后选派178名干部驻村扶贫,累计帮扶126个定点扶贫村,帮助2.6万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与此同时,在消费扶贫领域新招迭出,将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高度融合,充分利用建行“善融商务”科技平台,采取“电商+贫困户”模式打通消费扶贫最后一公里,提高村民农产品销售收入。

下一步,该行将继续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进行有效衔接,搭平台、建场景,以大融合、大连接、大服务实现对“三农”的精准滴灌,让新金融的种子在乡村希望的田野上破土萌发,向阳生长。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 站长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202001464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