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已成大学专业

   2020-12-07 网友投稿4460
核心提示:要说中国人有多爱吃小龙虾?有报道称,中国人一年吃掉全球80%的小龙虾!据说仅哈尔滨人,一年就要吃掉100吨小龙虾!刚刚过去的这个“五一”小长假长沙一家网红店吃小龙虾的排队人数竟达到7974桌!▼有网友

要说中国人有多爱吃小龙虾?

有报道称,

中国人一年吃掉全球80%的小龙虾!

据说仅哈尔滨人,

一年就要吃掉100吨小龙虾!

刚刚过去的这个“五一”小长假

长沙一家网红店

吃小龙虾的排队人数

竟达到7974桌!

有网友说了,这么难吃到口,不如买点回家自己做!

不会做?怎么办?去学校学呀!别笑,是真的!学挖掘机有专业学校,学做小龙虾,也有!

首批小龙虾方向专业的准毕业生

据说已被预定一空!

一毕业月薪就过万!

就业好办,可让龙虾学校发愁的却是:招不到学生……

龙虾学院什么样?

在哪儿——

湖北潜江龙虾学校2015年成立,2017年招收2年制专科生,2018年开设的是3年制的专科。

咋学习——在这儿,学生需要亲自上手洗菜、炒菜,还有大鼓、鼓槌等等奇特教具控制做饭节奏!

透过屏幕,

是不是已经闻到了

小龙虾的香味儿

……

学校的实操课占80%,刀工、勺工对这里的学生来说,是必备基本功。

除了手艺、体力等等做饭技艺,学习中还要了解小龙虾的产业、养殖知识及消费者对口味和营养的多元化需求。比如水果味、芥末味、芝士榴莲等创新做法,就要60多种。

学生边学边吃……(介个比较打动小编

针对很多网友关心的问题:“小龙虾学院”的学生学习的时候可以吃到小龙虾吗?工作人员笑称:“可以这么说,我们学校的学生吃小龙虾可以吃到不想吃的程度。”

更重要的是:这里的学生,还没有毕业,就已经被小龙虾产业相关的餐馆、养殖等企业“预订”了,而等待他们的是月入过万元的工作机会。

毕业生被抢光,

月入上万元,

这“网红学校”却在愁招生?

2018年,中国小龙虾的养殖面积突破1000万亩,产量突破100万吨,经济总产值突破2600亿元,小龙虾全产业链的从业人数约520万人。

仅在潜江103万人中,小龙虾相关产业从业人员就达到13万人,占到当地劳动人口的一半以上。仅湖北省,有技能有学历的小龙虾人才缺口就有5万。

偌大个学校,

目前只有两个班的学生在上课,

其余教室和器材

基本上处于闲置状态。

↓↓

目前,学院共有12间教室,各式现代化的烹饪设施非常齐全,而今年,湖北省教育厅批复给他们的招生名额只有150人。

学校在师资配备上,有60名专职教师、60名兼职教师,专业技能老师都是有多年实践经验的全国烹饪名师。

从设备到师资,不应该只有两个班的学生才对。但招生的人数一直在减少——2017年招收了86名学生,2018年招收了44名学生。

为什么招不到学生?

没有职业优越感

但这里培养的不是普通的厨师,学生们能将小龙虾产供销钻研透,将普通的小龙虾制作做精做细。这正是消费升级下缺乏的高级服务型人才,不失为高职教育术业专攻的方向。

就业晋升受限、

招生难等问题,

不光在龙虾学校,

在技工学校也存在。

没有纳入国家统招计划

早在建国初期,我国就开始设立技工学校,主要面向初中、高中毕业生。这类职业院校为企业输送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

这样的技工院校的招生计划和招生方式,没有纳入国家统招计划,缺乏统一的招生平台,造成了技工院校招生数量逐年减少,招生工作越来越困难。这一纸文凭又成了就业的第一道门槛,也是某种程度上的竞争“硬伤”。

没有毕业文凭

虽然国家下发过文件,技工类院校毕业证等同于普通大学的同等学历。

但是,技工院校隶属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毕业生拿不到专科或者本科的毕业文凭,在就业中屡屡遭遇不被承认学历的“尴尬”,既制约了这类院校的发展,也限制了这类技能人才的晋升、进修和职称待遇。

大众的偏见

大众也容易把专业技术人员与“满脸油污、体力劳动”等形象联想在一起,这种偏见更是浇灭了许多年轻人的“大国工匠之梦”......

招聘人才是为工作服务,更应看重能力而非只是文凭。更何况“术业有专攻”,本科毕业也不一定就比高职好,用人是选“才”而不是看“纸”。单单一纸文凭不应成为限制、阻碍自身多元化发展的桎梏。

龙虾学院,边学边吃

不愁就业,月薪上万

你会去吗?你怎么看?

欢迎下方留言,跟小编吐槽~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 站长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202001464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