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日报讯 天气转热,吃小龙虾的季节也到了。4月20日上午,在河上镇众联村博帆农业的稻田里,随着一个个网笼被从水中拖出,一群群舞着大钳子的小龙虾现身了。日前,该基地出产的稻田养殖小龙虾迎来了销售旺季。
“在3月初投放虾苗,从4月初开始上市销售,目前已经卖出小龙虾1000多斤了。”博帆农业技术员蔡武波笑着说。
据了解,这一片养殖基地共有100多亩,平均水深在1米左右,别看现在是一片水塘,等到5月底小龙虾的收网工作结束后,水塘将抽水变成一片稻田,届时,他们的插秧工作也就开始。
近三年来,博帆农业在区农业部门的指导下,发展“稻虾轮作”的立体种养模式,“一田两用”,实现增收。什么是“稻虾轮作”?蔡武波介绍,就是在每年11月晚稻收割后,利用冬季闲置的稻田养殖小龙虾,实现“一季水稻两季虾”。
蔡武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一季亩产100公斤小龙虾,收购价25元/斤计算,一季约可增加亩产值5000元,去除成本,收益在每亩3000元左右。“再养几天,等到小龙虾更肥一些,可以卖出更好的价格。”
区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王国荣表示,“稻虾轮作”作为近年来一种生态循环种养的新模式,目前正在全区进行示范推广,“稻子收割后剩下的稻草在水里腐烂发酵,可以为小龙虾提供饲料,而小龙虾排出的粪便,又可以为此后种植水稻提供肥料,通过‘稻虾轮作’,可以实现一亩多收、粮渔共赢。”
除了“稻虾轮作”,在博帆农业的稻田里,还有“稻鳖共养”。王国荣说,博帆农业正在打造“健康农场”模式,利用物种多样化形成整体生态链,在这种模式下,生态系统结构稳定,污染减少,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产出更高,将更好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