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高潮,是小龙虾上桌的时候

   2021-05-06 网友投稿35980
核心提示:潜江的油焖大虾和江苏盱眙的十三香小龙虾。犹如决战紫禁城之巅的两位浪人,各自身后,粉丝者众。论口味,自然是各有千秋。但论起普及度和接受度,潜江还是以举城之力的投入,和6钱大个龙虾、以及注入7、8
潜江的油焖大虾和江苏盱眙的十三香小龙虾
犹如决战紫禁城之巅的两位浪人,各自身后,粉丝者众。


图片
论口味,自然是各有千秋。
但论起普及度和接受度,潜江还是以举城之力的投入,和6钱大个龙虾、以及注入7、8两油的重本,而略胜一筹。
湖北口味都重油。
就如同这边人的性格,爽快利落,大刀阔斧,说起来不温柔,但背地里的小心思,如同油锅里的调料,细腻得一批。
即便离开潜江已经很多年的年轻人,当夏天的第一缕风吹来潮热的气息。


图片
心中涌动的,还是对那口正宗油焖味道的蠢蠢欲动。
和潜江比起来,全国其他地方的小龙虾,都不过是解馋的前戏。
仅仅在三年前的统计里,湖北小龙虾一年的综合产值就达800亿元,而就养殖来说,已经是63.16万吨。
图片潜江的龙虾养殖基地


潜江那条享负盛名的龙虾一条街,已经从东门转盘附近搬到龙虾学院那边。

食客,也从本地市民,逐渐变成慕名而来的外地人。


图片


龙虾城的火爆


潜江人小鲁说,一到4月,外地的小伙伴们蜂拥而至,那里就是整个城市最热闹的地方。


堪称,永恒的夏日C位。


图片

满座的小龙虾店铺


只不过,对于本地人小鲁来说,他依然怀念那第一口“小李子”的味道。
小鲁说的“小李子”,就是20年前,第一个把油焖小龙虾,带到这个世界的男人。
小李子,是李代军。图片油焖小龙虾创始人李代军
20年前,在潜江的五七镇,江汉油田。
李代军一家,就在油田边上,做小食铺的生意。那个时候,小龙虾这种传说中的入侵类生物,大家的做法还停留在蒸煮,蘸料,下酒。
直到有一天,李代军突发奇想。“如果将老婆油焖鸡仔的做法,用在小龙虾上,会怎么样?”
于是,第一盘油焖小龙虾,诞生。


图片 小龙虾下锅,加入啤酒、配料和中药材。
油焖,讲究的是“油”,每次都要用上7两以上的油,然后再焖上半个小时以上。
其带来的萦绕不绝的香气,是江苏的十三香小龙虾, 和其他地方的蒸虾、水煮虾,都比不了的。


图片

而李代军,哪里知道,就这样撼动了世界的味蕾。
尽管后来又出了很多种各样各样的口味,卤虾、咖喱虾等等,但“油焖”的做法, 至今都是小龙虾里最经典,也是最多人的念念不忘。
就算,当两年前,周富贵带着周黑鸭进军“小龙虾”届,风头火势地推出卤味小龙虾,和蔬菜口味的“冻虾”时。
大家似乎依旧不买账。
小鲁说,每次回潜江,必点的,依然是油焖。
图片


依然要光着膀子坐在户外,嘬一口汤汁,双手从虾尾的地方撕开,抽出整段虾肉,油乎乎一口吞下。
然后擦擦手,吸溜嘴巴,撸下一瓶金龙泉。


图片 这是常规操作。
潜江最大的小龙虾连锁之一,“楚虾王”的张女士,也对我们说。
每一年,不管是本地还是外地,最受欢迎的,是油焖,是蒜蓉。
白月光再好,也还是想念,心头的朱砂痣。



餐桌上的欲望,除了味道带来的感官刺激,肉体的肥美更是致命一枪。
除了重油带来的高潮和快感以外,这里的小龙虾为什么好,主要是因为它们,足够大。
“虾头小,而虾尾巴大”,小鲁说,“有人称这里的小龙虾是大龙虾,也是这个原因。”


图片

潜江小龙虾


养虾也应该像谈恋爱。
若说吃下去是高潮,那么养殖的过程,就是暧昧和前奏。
2003年开始在潜江兴起的,“虾稻连作”,是迎来小龙虾潮的一次,大事件。
小龙虾怕热,5月底就钻进泥里避暑,而此时又恰好是低湖田种水稻的季节,收水稻的时候,又赶上投虾苗,那么田里剩下的稻梗就是天然的饲料。


图片稻田里的小龙虾
到了第二年的4、5月,开始捕捞小龙虾,旺季到来,周期又开始循环往复,结合得恰到好处。
之前有虾农在接受采访时说,“养虾子,就是在捡钱。”
这也是为什么,疫情时期,纵然有很多虾农因为没人收购小龙虾而头痛,但不比养鸡鸭的惨重损失。
到现在,潜江带起来的虾稻养殖,已经是全国最主流的小龙虾养殖方式。



图片
“一是鱼米之乡的水质,二是虾稻连作的技术,三就是人力充足。”
说起潜江小龙虾为什么好,在龙虾行业里摸爬滚打了好几年的张女士跟我们介绍。
“头小尾巴大,尾巴上面的肉质特别的丰满,水质很好,虾很干净,拨开腮是白色的。”
干净又卫生,无疑又给小龙虾这种入侵类的“水沟生物”,头上的种种污名扳回了一城。图片
已经十来年没有回潜江长住的小鲁,形容起儿时那些没有小龙虾的年代。
“城市是灰色的”,街道上最多的,是服装店,是建筑工地,“你若要我用一个词,形容,那就是单一。”
“而龙虾对于这个城市来说,意味着的,就是机遇。”
作为江汉平原腹地上的一个城市,潜江在武汉、荆州和宜昌这三个城市交织中心点上。


图片
这里的文化, 有话剧作家家曹禺作为文化名片,曹禺博物馆和纪念馆都在潜江市区,近两年,还会有一年一度的曹禺文化节。
而对于不少武汉人来说,没有小龙虾之前,潜江就是高速上一个服务区的名字,有了小龙虾后,这里就是周末的夏夜狂欢。
一入潜江,那个大大的龙虾雕塑,是心之所向。


图片
开车150公里,只为这一口爽快,太值得。
所以说小龙虾带动了潜江的经济,真的,不为过。
小鲁虽然离开了家乡,但尚在潜江的朋友,五个里面,就有一个从事着小龙虾的行业。
“或是餐饮,或是养殖,或是线上和物流,以及以小龙虾为支点,所带来的的旅游产业。”
谁能想到在30多年前,小龙虾还是水田水沟里人人喊打,无人问津的“入侵者”呢?


图片
这里说的入侵,不是比喻,是真的“入侵”。
尽管现在湖北的小龙虾已经出口到了欧美,全世界。
但要拎清的是,小龙虾的确来自国外,它进入中国的时间,不足百年。


图片
关于它的原产地,目前好几种说法。
自16世纪起,瑞典贵族就有食用小龙虾的传统,只是吃法不一样。


图片 他们往往把小龙虾的虾肉做成香肠和肉饼,或者布丁。
而美国南部,也一直因为盛产小龙虾,而成为了当地的风味美食。
再说近一点的话,就是日本。
在日剧里,我们也看到,在加贺藩,就有武士浪人以钓小龙虾来果腹。
而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将小龙虾作为饲料带到了江苏,这是小龙虾在中国的最早的登陆点。


图片日剧《猫侍》剧照
只不过,世界带来给我们的,我们以惊人的成效,又送回给了世界。
到了中国后,到了湖北后,小龙虾的做法越来越讲究。
“事前的筛选和处理,去头去茎,也就是去虾线,已经是基本标配, 更不用谈之后发展的,卤味、蒜蓉、咖喱、麻辣等越来越多地做法和口味了。”
潜江甚至有了专门教授小龙虾课程的“龙虾学院”。

图片

图片

尽管现在已经改名为“饮食文化学院”,但下设的专业都是围绕着小龙虾的烹饪和营销。
天天闻着小龙虾的香味,隔壁的孩子估计估计都馋哭了。
到了2018年的世界杯期间,潜江小龙虾在全世界范围内迎来了高光。10万只小龙虾坐着“中欧班列”,运往俄罗斯。
而同期,德国也开始售卖并风靡潜江小龙虾。从世界来的小龙虾,现在啊,又走向世界了。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 站长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202001464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