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永康市创新“稻+N”生态种养模式 走深走实“一田三收”共富“稻”路

   2022-08-30 网友投稿6530
核心提示:浙江省永康市为深入实施浙江省稻渔综合种养百万工程,以“抓党建 促振兴 共致富”为工作理念,坚持稳粮增收、以渔促稻,推广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11000亩,创建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8家,申请注册自主品

浙江省永康市为深入实施浙江省稻渔综合种养百万工程,以“抓党建 促振兴 共致富”为工作理念,坚持稳粮增收、以渔促稻,推广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11000亩,创建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8家,申请注册自主品牌8个,亩均增收超3200元,稻渔工作成效显着。去年以来,永康市以石柱镇为试点,创新“稻+N”生态种养模式(稻田螺综合种养、稻虾综合种养等模式),通过提供专业化服务、构建多元化模式、实施动态化培育,形成以稻养渔、以渔促稻、粮渔双赢的新局面,激发“共富”潜力、活力和魅力。

提供专业化服务,激发共富潜力

一是政策兜底加大“鼓励式”金融扶持。组建班子成员帮帮团,深入各村开展永康市《农业产业稳产保供扶持政策》解读会,为农户讲解实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相关金融扶持政策,摸清种粮大户意愿。同时,组织种粮大户前往富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稻渔综合种养基地进行现场调研,提升其农业转型升级理念。截至目前,共开展政策解读会10余次,组织现场调研8次。

二是组建团队提供“一站式”技术指导。对接浙江大学、浙江省农科院的水产、育种、栽培等领域的专家,建立“省级专家+市级专家+县级专家+乡土专家”四级纵向联动水产技术和粮油产业团队,组织开展“联农企、联大户、联基地”三联面对面技术辅导,对经营主体在基地选址、设计规划上进行指导,并帮助种养殖户在选种、投放、投饲、防逃、起捕等各个环节把握时间节点和技术要领。截至目前,共指导技术问题50余个,减少人工成本超7万元。

三是开设专班培养“复合式”专业人才。通过邀请省、市水产研究专家开办"稻渔综合种养"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对该镇各村党员、村民组长等采取“理论学习+现场教学+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就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农业创新创业、新媒体营销、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进行重点培训,加快培养一批掌握水稻种植、水产养殖、市场营销的复合型人才。截至目前,共开展专题培训5场,培训农户260余人次。

构建多元化模式,激荡共富活力

一是创新“企业+农户”模式推进稻田螺综合种养。石柱镇峰箬村耀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创新“企业+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推进一田两用、粮螺共赢,选择水源充足、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强、田底肥而不淤的稻田打造稻螺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并按照《永康市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技术手册》进行管理,于4月、6月投入田螺种苗,该模式能减少肥药和农药使用量50%以上,增收20万元左右。

二是创新“村集体+农户”模式推进稻虾综合种养。石柱镇池宅村创新“村集体+农户”入股模式,整体流转土地300亩,提出“水稻种植、龙虾养殖、休闲垂钓”一田三收发展思路,第一期实施开发养殖200亩,三月份农田放苗,五月底捕捞完毕,六月份进行水稻种植。该模式的收益由“流转费用+经营分红”两部分组成,每亩800元流转至村集体统一经营,盈利超出部分以股份制分红形式返还给每个“股民”。今年五一期“龙虾垂钓”日均收入达1.5万元,上半年增收60余万元。

三是创新“田保姆+田长制”模式推进全链条服务。一方面,该镇凝聚水产专家等“田保姆”力量,依托“农技推广单位+合作社+农户”三级横向联动对接模式,获取改造稻田工程、建设防逃设施、联系购买苗种、指导进行暂养投喂等服务;以及沟坑开挖、加固田埂、田螺选种、田螺放养等科学指导,“一站式”解决农户种养难题。另一方面,石柱镇深入落实该市推行的市、镇、村、农户四级“田长制”,由峰箬村耀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及池宅村池正双家庭农场担任户级田长,实现功能区定位、定量、定人管理,确保所经营地块的数量、质量和生态环境。

实施动态化培育,激活共富魅力

一是全程监管提升产品质量。将稻渔综合种养稻米和水产品纳入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依托“农安永康”和“浙样施”App进行数据更新动态维护,实现科学施肥“一键到田”;并以“浙农优品”为抓手,进行虫情拍照识别、自动分析预警、精准指导防治,加强稻渔综合种养产品质量全程跟踪与服务;同时,加强市镇两级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对问题水产品做到查处率100%。

二是品牌塑造提高产品价值。通过组织种养主体开发稻渔有机米,引导农户进 行绿色和有机产品认证,并进行统一包装设计、统一定价,培育稻渔产品生态品牌,依托品牌效益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借力电商平台进行立体化营销,通过发展稻渔产品电子商务拓宽销路、提升市场占有率。截至目前,石柱镇现已培育杨溪、稻螺大米等自有稻渔产品品牌,现年产量超1000吨,增收200余万元。

三是挖掘特色助力三产融合。积极挖掘稻渔综合种养 “接二连三”功能,举办生态小龙虾美食节、龙虾垂钓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并加强与县内外餐饮服务业合作,有效延伸稻渔产业链;同时通过建设稻田观赏区、大米加工展示区等主题功能区,配套完善科普教育长廊、儿童玩乐设施,形成集休闲、科普、体验、创意为一体的“生态农工旅”聚集区。截至目前,石柱镇共培育农旅活动3场,增加农民人均收入500余元。(陈炼钢 永农轩)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 站长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202001464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