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均增收千元以上 “稻虾憨”模式花开11地

   2022-09-23 4430
核心提示:蔡甸“稻虾憨”基地第一批小龙虾和土憨巴出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胜 通讯员 谢毅“近期高低温切换较快,要注意调水,不让土憨巴出现应激反应。”9月20日,武汉市农科院水产所专家来到武汉市蔡甸

蔡甸“稻虾憨”基地第一批小龙虾和土憨巴出水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胜 通讯员 谢毅

“近期高低温切换较快,要注意调水,不让土憨巴出现应激反应。”9月20日,武汉市农科院水产所专家来到武汉市蔡甸区周渔生态农业综合种养基地,指导养殖户科学生产。

该基地有千亩水面,是全省11个“稻虾憨”模式示范点之一。去年开始,基地将“土憨巴”(学名沙塘鳢)与小龙虾在稻田一起混养,形成“一季虾、一季稻、一季土憨巴”的“一水三收”新模式。基地负责人周保国说:“新模式产出的小龙虾个头明显要大一些,稻米也好吃一些。”

“在虾稻共作模式中加入土憨巴参与循环,可以使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减到最少,土憨巴对化肥农药是非常敏感的,一用就死,并且,用这种模式生产出来的小龙虾全是大虾,小虾苗被土憨巴吃掉了。”武汉市农科院研究员李波说。循环链拉长后,出产的稻谷更绿色天然,小龙虾规格更大,在许多地方卖到80元一斤。

2021年,省农业发展中心在全省11个县市建立了“稻虾憨”模式试验示范基地,试验面积1100亩。年底经测产验收,试验基地水稻平均亩产达581公斤,小龙虾117公斤,“土憨巴”8.76公斤,相对于单纯的稻田养虾,亩均增收1039元,大大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今年,全省扩大了“稻虾憨”模式试验示范面积,新建示范基地11个,新增试验面积1500亩。截至目前,试验基地平均亩产小龙虾120公斤,亩平纯利润约3000元,同比增长30%以上。

链接

沙塘鳢肉质鲜美,细嫩可口,深受消费者喜爱。

沙塘鳢为淡水小型底层鱼类,生活于湖泊、江河和河沟的底部,喜欢栖息于杂草和碎石相混杂的浅水区,行动缓慢,游泳能力较弱,但生长速度较快,摄食小鱼、小虾、水蚯蚓、摇蚊幼虫、水生昆虫和甲壳类,繁殖期为4-6月,雄鱼有守巢护卵的习性。

我省对沙塘鳢养殖创新性地采用“稻-虾-憨”综合种养模式,既可生产优质水稻,也可同时养成大规格小龙虾和沙塘鳢,综合效益十分可观。该模式运用生态学原理,通过生态位互补、时空高效配置、立体种养耦合等,既可有效控制小龙虾养殖密度,提高大规格小龙虾产出比例,又能利用稻田生物资源,改善水体和土壤环境,对全省小龙虾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提质增效具有较好促进作用。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 站长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202001464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