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绿色”优势 “点亮”红色元素 金香:稻香虾肥走出水乡致富路

   2022-11-08 7230
核心提示:金香是村民的致富“领头羊”,也是他们的“知心人”。受访者供图【最美雪乡人】本报记者 王英 见习记者 朱亚蕾11月6日,秋日的暖阳照耀在吴江汾湖红旗村800多亩“稻虾共作”的水稻基地上,金光

金香是村民的致富“领头羊”,也是他们的“知心人”。 受访者供图

金香是村民的致富“领头羊”,也是他们的“知心人”。受访者供图

【最美雪乡人】

本报记者 王英 见习记者 朱亚蕾

11月6日,秋日的暖阳照耀在吴江汾湖红旗村800多亩“稻虾共作”的水稻基地上,金光闪闪。一大早,红旗村党总支书记金香就来到基地上做准备,“今天又有一批学生要来体验割稻,体会丰收喜悦。”

10多年来,金香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业产业化的道路,不仅让汾湖的青虾、小龙虾声名远扬,也让“稻虾共作”的生态种养模式成为当地农业生产的一大亮点,引领着大家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

带领村民尝试“稻虾共作”新模式

红旗村河道纵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村里不少居民都以水产养殖为生。随着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建设的推进,为了避免传统鱼塘养殖造成的尾水超标排放问题,红旗村响应上级号召全面推进了“退渔还田”,很多水产养殖户面临无塘可养的局面。为了不让村民丢掉“看家本领”,金香经过多地考察取经,带领村民尝试“稻虾共作”新模式。

“稻虾共作”,说难也不难。只需在稻田四周开挖环沟,中间种植水稻,沟里养殖小龙虾,等到秧苗长高,稻田放水时,小龙虾就会爬到稻田里生活。小龙虾跟水稻形成一种生态互补的效应,水稻给小龙虾提供了栖息繁殖的环境,小龙虾又给水稻提供了松土供氧的便利,还可以吃掉稻田里的害虫杂草。这种生态种养模式,既不污染水质,又能增加收入。

但“稻虾共作”说易也不易。养殖不当就会造成小龙虾生病死亡,养殖户担心龙虾养不成,还耽误了水稻的收成。

难题没有难倒作为农村带头人的金香。为了帮助大家卖虾,金香带着村民成立了抗疫助农党员联盟,在向相关部门寻求帮助的同时,还当起了团购代言人,每天在微信朋友圈吆喝,与物流公司合作,开设线上商城,打通电商订单、冷链物流、同城配送等各个环节,终于化解危机,变滞销为畅销。

为了建立标准的养殖模式,2018年,金香与常熟理工学院开展合作,攻克了“循环立体共养”的核心技术难题,不仅建起了稻田龙虾育种基地,还编写了《小龙虾养殖操作规范》。为了让小龙虾能拥有健壮的体魄,红旗村和吴江当地的微康益生菌(苏州)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合作,专门给小龙虾推出了一套预防虾瘟的保健方子。

从粗放到精细,金香通过科技赋能,不但降低了养殖风险,还提高了小龙虾的附加值。在金香的带领和推广下,他创建的龙虾育苗基地被评为江苏省特色水产品种苗培育中心,吸引了周边诸多养殖户前来学习。

村里有了带头人,致富有了好榜样,村民们纷纷加入了养殖小龙虾、罗氏沼虾的队伍。红旗村 “稻虾共作”新模式很快覆盖本村及周边村庄共3000亩稻田,亩均效益稳定在3000元至3500元,比单种水稻增收很多,真正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

打响红旗村品牌,努力让农产品走出去

通过几年的摸索和推广,在稻田和小龙虾共养的基础上,红旗村不断拓展了稻渔共作模式。设置稻田养殖小龙虾、稻田养殖甲鱼、稻田养殖罗氏沼虾三个区域,并设立一个稻田综合种养核心区,形成以稻田综合种养为主导产业、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推进,身处示范区先导区的红旗村吸引了很多上海和浙江的市民前来观光旅游。如何让客人来了再想来,让产品走出去,打响红旗村品牌,金香动足了脑筋。

一方面,发挥“绿色”优势,通过串连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园区和方家荡等生态资源,打造“水乡农业客厅”。项目建成后,不仅可以方便外来游客在红旗村享受渔耕乐趣,还可以为本地村民会客、举办宴席提供合适的活动空间。“希望苏州乃至长三角一带居民,可以到这边钓小龙虾、看村景、品美食,相信会成为红旗村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金香说。

另一方面, “点亮”红色元素,在小龙虾养殖基地,金香建立了创意农园,开展各类主题党日活动,向青少年科普稻田种养知识。创意农园也成为党员、群众学习教育的网红打卡地。

去年,金香受邀到上海参加“居村党组织书记论坛”。在论坛上,他向来自长三角各个城市的嘉宾推介了红旗村的稻田小龙虾。“朋友圈扩大了,距离我们村农产品‘走出红旗村,迈向长三角’梦想又近了一步。”金香说。

目前,红旗村正在制定2021年~2035年村庄发展规划,文化设施建设、体育设施建设、道路规划建设、环境整治提升、村级经济发展都在进行长远而严密的规划。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新样板已在红旗村成型。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 站长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202001464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