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潭镇“稻虾共养”,一田双丰收

   2022-11-09 3290
核心提示:金秋时节浸潭镇白花塱村委会的“巨人稻”进入了成熟季那“巨人稻”到底长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去看看据悉,常规的禾苗高度大概是一米左右,而这片稻谷,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巨人稻”。经过农民

金秋时节

浸潭镇白花塱村委会的“巨人稻”进入了成熟季

那“巨人稻”到底长什么样子呢?

我们一起去看看

据悉,常规的禾苗高度大概是一米左右,而这片稻谷,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巨人稻”。经过农民的精心管理,这些“巨人稻”的生长高度已超过2米。

必成风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彭玉鹭介绍,“巨人稻”之所以“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植株高大,根据相关实验数据显示,“巨人稻”植株高度能达到1.8—2.2米,和传统水稻相比,高出1米左右;二是产量稳定,基地生态种植的“巨人稻”单季亩产可达到500公斤干谷以上。

此外,“巨人稻”还具有抗倒伏、耐淹涝等特点,可以更好地满足发展立体农业的需要。今年上半年,清远必成风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引入并成功试种“巨人稻”,推动稻虾共生养殖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稻虾共生,一田两用,一水双收。小龙虾里面的塘水,可以给我们这个禾苗提供生长的肥料。水稻收割完之后,稻秆为小龙虾提供食物,同时起到一个保温、孕肥的作用,让小龙虾顺利过冬。”彭玉鹭说,稻虾共生种养模式的引入,可以使土地特性充分利用,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

据了解,通过稻虾共生,基地发展至今已经收获了两季的小龙虾和一季的“巨人稻”,实现了“双丰收”。接下来,企业将全力发展反季节虾,力争在明年的1月前后上市,预计全年亩产经济效益可以达到1.8万元,120亩的稻虾共生示范基地全年可实现216万元经济效益。

彭玉鹭认为,经过实践证明,稻虾共生养殖模式是可行的。企业看好未来发展前景,明年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以稻虾共生为主,发展水生蔬菜、棚生蔬菜为辅,更好地打造立体种养示范基地,进一步带领农户增收致富。

记者:黄伟业 江绮雯 实习记者 唐浩原

编辑:江绮雯 实习记者 唐浩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 站长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商业解决方案  |  信息咨询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