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水产品食材,小龙虾是近年来市场上难得的自带流量的网红单品,即使是遭遇百年难逢的疫情,小龙虾也是餐饮行业复苏中快速恢复人气的品类;“虾儿”为什么这样红?为什么这样鲜?我们认为底层的逻辑和未来的趋势如下:
1.渠道多元化:小龙虾正在成为餐饮、商超、电商、外卖等各路商家各类渠道的流量抓手,如盒马鲜生利用小龙虾引流,在商超渠道售卖加热即食的小龙虾产品,各类餐饮商家品牌也通过各类小龙虾产品,不断分享小龙虾带来的流量红利;
2.场景多元化:小龙虾的消费场景已从堂食多人就餐场景延伸拓展到线下商超的零售体验场景、通过电商的到家烹饪场景、通过外卖渠道的休闲夜宵场景,在各类渠道商家的推动下,消费场景正在多元化的消费趋势;
3.渗透加速化:伴随外卖和电商等线上渠道的不断渗透,冻虾加工技术的成熟,非小龙虾传统区域的消费者对于小龙虾的消费量也越来越高,东北、西北、西南等地的小龙虾销量直线上升,区域的渗透正在不断上升;
4.消费常态化:受益于加工技术的不断成熟,小龙虾的消费季节性问题正在逐渐得到缓解。在成熟烹饪技术的加持下,餐饮品牌已越来越多的使用冻虾渡过消费淡季,消费者在口感上已经较难区分冻虾和活虾的口味差异,小龙虾消费的将会越来越常态化。
01
小龙虾兴起的底层逻辑
小龙虾兴起的深层逻辑在于其具备强社交属性、口味广谱上瘾、健康高质的特性,符合消费升级的趋势。
▲点击图片可放大
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人们的消费习惯追求逐渐从无到有转为从有到好,追求品质、健康、社交、时尚的消费内容,小龙虾的兴起也正符合当下的消费升级趋势。
02
小龙虾产业链上游养殖分析
1、环境要求:小龙虾生长需求环境要求低,养殖面积扩张容易
小龙虾是广温性水生动物,能在18-31°C间生长,在0-37°C间存活,能单独池塘精养,也能与稻谷、蟹类混作。目前,养殖区域遍布20多个省,并且多省出台了专门扶持政策,包括政策支持、资金支持、金融支持等,受政策补贴加持,养殖面积扩张容易。
2、养殖难度:小龙虾稻共作养殖技术要求简单,进入壁垒低;池塘精养技术逐步突破
稻虾养殖模式占比70.83%,稻虾养殖技术要求简单,农民经过简单培训就能进行独立种植,作为稻田收益的补充,即使小龙虾养殖产量低,稻谷仍可保持基本收益,进入门槛较低。
池塘精养涉及到苗种繁育、投喂、水质、水草、病害、场地建设等关键技术,规模化精养技术难度稍大,但池塘养殖占比小(16.7%),目前多个省份对小龙虾养殖技术大力扶持(江苏、江西等地设立小龙虾苗种培育基地,基本自给(水产养殖网);各地为经济增长,争相发展养殖—满江红养殖),技术正在逐步突破,池塘养殖日趋成熟。
▲点击图片可放大
3、投资强度:小龙虾的投资成本低,回本时间快,资本进入难度小
农户散养的虾稻共作模式,借助稻田排水设施可节省池塘开挖成本,粗放养殖,虾稻双收,仅需半年就可实现销售,放一次苗,持续捕捞4个月,产量300斤/亩,毛利率可达50%;池塘养殖技术条件高、需精细化管理,每年补3次苗,两次捕捞,但产量可达到400斤/亩,每亩获利3-4000元。
▲点击图片可放大
▲点击图片可放大
03
小龙虾产业链中游流通分析
1、小龙虾活虾、冻虾两条供应链
活虾供应流程较长,中间商挤压利润空间,导致下游餐饮成本增加。
▲点击图片可放大
▲点击图片可放大
冻虾保鲜周期长,为多个品牌餐厅所采用,逐步被消费者接受。
▲点击图片可放大
加工冷冻虾核心优势和痛点都非常明显,一方面,加工冷冻为餐饮品牌节约厨师、降低损耗、供给稳定;保鲜周期长,可解决季节性因素;终端加热可维持休闲冷虾不具备的社交属性。另一方面,季节性强,生产线开工仅5-7月60多天,如信良记也不得不增加田螺、鱼类、蟹的品类,市场规模依然小,100万吨会有一半做虾仁虾尾,十几万吨做整虾。因此,加工冷冻虾以其稳定供应和标准化特性受到餐饮品牌的青睐,并获得利润空间,但行业先驱信良记为求品质增加成本,并未获得可观的市场表现。
2、冻虾供应链的机会
随着消费的分级,小龙虾的产品消费需求呈金字塔结构,冻虾消费比例逐步上升
▲点击图片可放大
伴随消费的分级,人们追求健康、品质、社交与口感的消费升级趋势明显;但同时追求物美价廉,便捷高效的逆消费升级现象也日益受关注;小龙虾的产品消费需求逐渐成金字塔结构,未来消费冻虾的人群会越来越多,而追求鲜活口味与追求便捷高效,口味差距相对较大的休闲零食则分布在金字塔两端。
04
小龙虾产业链下游消费分析
1、消费人群:小龙虾消费多为爱社交、追求口味的中青年
■ 消费人数:2-4人为主,多为情侣、家庭或朋友团聚,基本无单人消费,20-39岁年轻群体。总体男女比8:2;
■消费频次:龙虾粉每周可达3-4次,消费频次与烧烤较为近似;
■ 客单价:高端龙虾馆人均消费在200元以上;大排档与中低端人均60-80元;
■需求特性:夜宵之王定位明确;“辣”和“社交”属性所带来的上瘾性、传播性是致胜关键;
■时段:晚上6-8点为堂食高峰,8点后外卖为主:80%为堂食(含夜宵),20%外卖;
■搭配:龙虾+啤酒+烧烤。更偏好吃带头的虾,更有体验感;
■辨别力:大概10%的消费者能吃出活虾与冻虾的区别;
■区域性:北方需求相对少,更多将其作为一道菜;
■季节性:夏季需求旺盛,冬季需求乏力(相比旺季下降1/3以上);但现在对季节性敏感度逐渐降低。
2、消费基本场景:堂食(晚餐与夜宵)和外卖+休闲零食
成为全国性夜宵选择之一
在湖北、湖南、江苏等小龙虾产地,夏天气温高,食客们围在夜宵摊前吃小龙虾已经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道风景线与当地人的气质和城市文化相得益彰,并不断地向外扩散,以致全国夜宵市场都对小龙虾情有独钟。
天生适合互联网
小龙虾消费者以80,90后为主。线下线上的目标人群高度重合,让小龙虾似乎天生就适合互联网。较有名气的品牌或门店,几乎都在线上布局发力。一些品牌甚至连堂食都舍弃,只需一个中央厨房,产品依托外卖平台送到全国。数据显示,目前80%的小龙虾依然是通过堂食渠道(包括夜宵摊)渠道售卖,只有20%的小龙虾是通过互联网渠道售出,外卖模式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休闲零食
锁鲜包装下,小龙虾产品便携易带,长时保鲜。除了热闹喧嚣的夏夜聚餐,小龙虾可以被用到户外聚餐、、加班餐与下午茶、旅途出行、看电影看电视等多种场景。良品铺子、周黑鸭、哈哈镜相继推出相关产品,绝味鸭脖散装虾球备受客户喜爱。
3、餐饮品牌化占领认知空白
当前,小龙虾知名餐饮品牌总部集中在京津地区、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和两湖龙虾消费大省,其它地区的居民对小龙虾区域品牌化认知仍属空白,先发制人,占领当地消费认知,是小龙虾餐饮企业的关键性布局。
05
疫情对2020年小龙虾的行业影响
受疫情影响,在3月小龙虾生长的关键时期,道路封锁、运输受限,农户无法及时投喂虾饲料,无法及时进行投苗,导致上游产量总数减少,小龙虾个头普遍偏小。从需求端来看,一方面,疫情期间全网助力湖北,对湖北的农产品进行流量倾斜,在电商平台及直播电商的带动下,小龙虾产品快速放量,需求快速上升。另一方面,餐饮端门店复工复产时间晚,堂食需求持续走弱,导致小龙虾活虾的需求减少,价格走低。受疫情影响,复杂的供需局面是前所未有的。
综合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受疫情影响较小,如价格太低,农户惜售,价格又会反弹,价格总体对比去年保持相对稳定。第二产业加工端迎来红利期,受益于电商、商超渠道等快速放量,加工虾需求上升,价格上涨。第三产业受影响最大,特别是偏堂食类餐饮门店受影响最严重的,疫情影响了消费者聚餐的需求,消费者减少了社交和外出次数,餐饮端的恢复依赖于疫情的整体控制程度和消费者信心回升。
结 语
长期来看,小龙虾供给与需求双增动,发展空间值得期待。
小龙虾作为最优质的蛋白质之一,人类对优质蛋白的消费需求会不断增长,这是推动小龙虾消费端的不断增长的核心动力。
小龙虾消费端的市场规模已超2千亿,伴随加工技术的不断成熟、各类商家和品牌的不断推动、区域渗透率不断提升、消费常态化趋势的不断演进,小龙虾品类的消费热潮仍将持续,品类的市场空间会越来越大,连锁品牌的成长壮大的机会将会越来越多,龙虾品类发展空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