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捕仪式现场。
嘉宾现场观摩盱眙龙虾等优质农产品展销。
礼仪小姐从龙虾女手中接过“头网虾”。
龙虾开捕收获忙,抢“鲜”上市助增收。3月18日上午9点半,随着一个个地笼浮出水面,第二十三届中国·盱眙国际龙虾节龙虾正式开捕,在开捕仪式上,由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培养的龙虾新品种克氏原螯虾“盱眙红1号”正式对外发布,这也意味着依靠“十三香”征服食客味蕾的盱眙龙虾,未来将再迎口感升级。
盱眙龙虾又出“新款”了,这次还是“科班出身”
盱眙县委书记邓勇说:“盱眙在县域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上,将以龙虾产业为引领、以二次创业为驱动、以实体运行为支撑,全力突破种苗‘芯片’、全面延伸产业链条、全速推进品牌创新,重抓预制菜开发、快抓农文旅融合、大抓标准化输出,跑出发展加速度、开辟发展新境界,奋力打造江苏乃至全国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的新样板。”
先进的生物育种技术是支撑和推动我国种业发展的基石。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所长潘建林介绍,克氏原螯虾“盱眙红1号”品种,具备生长速度快、养成规格大、性状稳定等优势。早在2012年起,在农业部小龙虾行业专项、国家虾蟹体系小龙虾种质资源与品种改良岗位、江苏省农业农村厅重大新品种创制等一系列科技项目支持下,江苏省淡水所与盱眙龙虾产业龙头企业密切合作,开展小龙虾品种改良工作。
从“大养虾”到“养大虾”,在潘建林看来,与未选育种相比,‘盱眙红1号’收获体重提高18.62%,亩产提升18.8%,规格整齐,对消费者而言口感更好了,对养殖户的利好在于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二十三年如一日,持续发力节庆经济
盱眙龙虾开捕,虾农们最开心的日子来了。盱眙大美清水龙虾生态养殖场总经理卞勇说:“我们在明祖陵有1000亩的养殖基地,一年的纯收益大概在150万元,销售额每年都有300万到400万元,盱眙龙虾强大的品牌影响力给我们老百姓和养殖户都带来了很大的收益。”
二十三载接续奋斗。23年来,中国·盱眙国际龙虾节的成功举办,不仅让盱眙龙虾品牌蜚声海内外,也带动了龙虾产业的蓬勃发展。目前,盱眙县从事龙虾产业的人员超过20万,全县小龙虾养殖面积达83.5万亩,年产龙虾12万吨,年交易量17万吨。2022年,盱眙龙虾品牌价值达306.5亿元,连续7年蝉联中国水产类冠军。
“类似于‘饭前甜点’,开捕仪式的举行预示着怀抱国际雄心的盱眙龙虾节庆典的开始。”盱眙龙虾产业集团董事长张晓东介绍,每年从开捕仪式起,盱眙将不断提高龙虾节的“出镜率”,为后续的“正餐”吆喝造势。在今年的开捕仪式现场,盱眙发布了“盱眙红1号”小龙虾种苗繁育成果,深耕龙虾产业细分领域与阿里巴巴等行业龙头关于建设数字农业等一批项目完成签约,为维系盱眙龙虾的“顶级流量”而重点发力。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标准化打造全产业链
疫情之前,盱眙龙虾的主要销售渠道是线下,销量占到80%。但从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来看,2020年以来,龙虾线上销售额呈现跨越式增长,销售格局逐步发生变化。在此市场形势下,过去从事养殖、餐饮的企业乃至整个行业都开始瞄向“二产”新赛道。如何让盱眙龙虾在业界持续站“C位”?发力三产融合,从今年的盱眙龙虾节开捕仪式同样可见端倪——活动中,包括龙虾交易中心万吨级龙虾加工、龙虾加工中心万吨级龙虾加工等多个合作项目完成签约,《盱眙龙虾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正式发布。
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朱峰介绍,2022年,盱眙县委托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在反复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盱眙龙虾全产业链标准体系。该体系在总结盱眙“稻虾共生”综合种养新模式经验的基础上,以强化盱眙龙虾全程质量控制、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导向,覆盖养殖、加工、生产、流通、餐饮、文旅产业全链条,由“基础通用”“一产养殖”“二产加工”“三产服务”四个部分组成,各类标准共计317项。
常言道,一流企业定标准,谁制定标准,谁就有话语权;谁掌握标准,谁就占据制高点。有了标准规范,“科班出身”的小龙虾会更“香”。打造一系列标准,不仅能够让有心入行的“门外汉”一看就懂,还为龙虾全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参照体系。凭借标准体系的打造,该县除了在去年获评“国家稻虾共生标准化示范区”外,又被授予“首批江苏省现代农业(盱眙龙虾)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相关举措也将为“盱眙龙虾”这一公共品牌的发展预留出更多想象空间。
通讯员 田敏 周莹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孙苏静
摄影 许昌银 林昌森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