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N”模式打造永州生态种养第一村

   2023-08-09 30240
核心提示: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唐斌1月8日上午,迎着冬日的暖阳,笔者来到“普利桥种粮记”故事的发生地鲁头碑村,刚到村头,田间地头机器轰鸣,展现着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唐斌

1月8日上午,迎着冬日的暖阳,笔者来到“普利桥种粮记”故事的发生地鲁头碑村,刚到村头,田间地头机器轰鸣,展现着“网红村”的火热发展势头。

冬闲农不闲,冷水滩区普利桥镇鲁头碑村抢抓冬闲时节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更完善的农田基础设施发展水稻田套养禾花鱼、泥鳅、龙虾、青蛙等水产品的“水稻+N”模式,着力打造永州生态种养第一村。

随着挖掘机、推土机、旋耕机相互配合推进,原来不规整的农田逐渐变成横平竖直、集中连片并适合生态种养的高标准农田。在农田四周,施工人员有的使用片石砌筑水渠,有的使用简易工具为主干沟渠浇筑混凝土,确保建设片区沟渠成网、旱能灌涝能排。据介绍,鲁头碑村今年共建设高标准农田1000亩,施工方正抢抓晴好天气,加大工程机械及人力物力投入,以每天近20亩的速度加快施工,以最快的速度、更高的标准建设好农田,助力村里发展“水稻+N”生态种养。

2022年春耕时,冷水滩区为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在全区范围内推行“水稻+N”,即种水稻的同时,在田里套养禾花鱼、泥鳅、青蛙、甲鱼等水产品,通过综合种养的模式,提高农民种粮效益与种粮积极性。这种模式在鲁头碑村推广过程中,原来种植瓜蒌的雷洋武、周芳志、蒋国莲三人组克服重重困难率先尝试,将50亩瓜蒌基地改种“水稻+N”生态综合种养模式,青蛙吃害虫、泥鳅净化水质、粪便为稻田施肥、水稻提供遮阳,生态互补、一田多收。

他们先后克服了家人不支持、水利设施不完善、白鹭吃鱼、蛇吃青蛙等种植端难题,同时在销售端通过全程视频监控保证全程品质可控、“试吃会”拓展客户群,最终实现亩产稻谷935斤,稻米则被商家按每斤9.9元的价格收购,加上配套养殖的青蛙、禾花鱼和泥鳅收入,每亩综合纯收入达3000多元,收益远超瓜蒌种植收入。过去一年,“水稻+N”生态种养模式的成功实践给了大家充足的信心。

新建的高标准农田由谁种植虽然还没确定,但鲁头碑村打造“永州市生态种养第一村”的规划早已明确,利用冬闲时间,村干部及产业带头人在总结去年经验教训的同时外出考察学习和请教专家学者,制定了一系列提升方案,从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到引进口感更好的水稻品种,从专注种植到引进合作伙伴发展深加工和对接市场终端,从注册商标到设计包装,从三人开始尝试到发动群众参与。通过整合村民土地资源建设1000亩的高标准农田后,鲁头碑村也能承载更多人的农业梦想,共同探索发展“水稻+N”生态种养,让每一个村民都能从中受益,让种粮真正有钱赚。

一审:王柯沣

二审:严万达

三审:戴 勤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202001464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