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边小摊、热闹夜市、大排档,到处都能看到小龙虾诱人的身姿。随着夏季来临,小龙虾成了“吃货们”夜宵餐桌上出现率最高的“时尚单品”。约上三五老友,吃着龙虾,喝着啤酒,吹着空调,那种感觉,简直不能再过瘾!
在粤语中,“虾”与“哈”同音
所以吃虾寓意“哈哈大笑”
然而,近日关于小龙虾的各种话题
频频冲上热搜
对于这个再熟悉不过的美味,还有很多人存在误解。其中争论最大的就是:小龙虾的头能吃吗?听说小龙虾很脏,有寄生虫?还有重金属?“虾黄”好诱人啊,能吃吗?对此,记者采访了江门市中心医院营养科营养师黄璐彤。
小龙虾富含蛋白质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原产于美国南部和墨西哥北部,20世纪30年代经日本引入到我国。小龙虾拥有强大的生存和繁殖能力,即便生活在污水中,也能生存甚至繁衍后代。
既然如此,
那小龙虾是不是很脏?
据悉,市面上销售的小龙虾基本为人工养殖,野生的比例极少。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力度愈来愈强,相关标准也日益完善。根据近几年有些省市的市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市售的小龙虾铅汞砷等重金属、农兽药残留含量均在安全限制内。
黄璐彤介绍,小龙虾含有蛋白质,还有铁、锌、铜、磷等矿物质,营养较为丰富,味道鲜美。但是,若其生长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体内则可能携带寄生虫,因此建议从正规渠道购买,且必须将其彻底煮熟,这样就可以安全地享受这道美味啦。
建议不要吃“虾黄”
那虾头有没有重金属?
实际上,虾头包括虾的胃、肝脏、心脏、胰脏等器官,需要完成代谢功能,若生长环境有重金属,虾头的重金属含量确实比虾肉高一些,也是微生物寄生虫的藏身住所。黄璐彤表示,如果曾细品虾头,也不用太紧张。一个健康人一年吃小龙虾的频次和总量,对身体产生危害的可能性是不大的。不过稳妥起见,建议以吃虾肉为主,尤其是幼儿孕妇和体弱多病者。此外,虾线是虾的消化道会有一些排泄物,或者食物残渣在里面,建议把虾线去掉。
对于小龙虾而言,虾头还包括生殖器官,雄性为精巢,雌性为卵巢。所谓的“虾黄”其实是虾的消化腺,也就是肝脏、胰脏等。黄璐彤说,由于胆脏是解毒器官,也容易富集重金属,会携带一些寄生虫。所以,保险起见,“虾黄”不要食用为好!
另外,母虾在产卵季,卵巢也会产生一些虾籽。一般是浅黄色或者金黄色的,富含蛋白质和卵磷脂,味道鲜美可口,但是和肝胰腺产生的“虾黄”难以分辨。平时吃小龙虾时吃进去的“虾黄”,大概率并不是虾籽。
“我们吃小龙虾,尽量不去没有相关食品安全证的流动小摊,建议选择信誉较好的大中型餐厅,保证食品安全。” 黄璐彤提醒,如果是自己做的话,选择人工合法养殖场售卖的小龙虾,注意挑选活蹦乱跳的小龙虾,以保证新鲜度。烹调小龙虾时,烹调温度一定要达到100℃,并且持续加热10分钟以上使其完全熟透。如果小龙虾是在冰箱中冷藏保存,更要适当延长加热时间。
过量食用增加肠胃负担
有新闻曾报道过女子健身后吃小龙虾引发横纹肌溶解症,于是不少人把两者联系在了一起。横纹肌溶解症主要表现为突发的肌肉疼痛、肌无力、尿呈酱油色。它的最大危害是,释放入血的肌红蛋白极易堵塞肾小管,导致急性肾衰竭。
实际上,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很多,包含多种物理因素及化学因素,虽然有少部分人在吃完小龙虾后出现这一问题,但是,小龙虾与横纹肌溶解症的关联至今不明,尚无明确定论。
据悉,小龙虾蛋白质含量高,有过敏体质的人,不建议吃小龙虾。小龙虾嘌呤含量为174mg/100g,属于高嘌呤食物。所以痛风患者还是要谨慎食用小龙虾,最好不吃。
此外,没有煮熟或者不干净的小龙虾,孕妇、老人、儿童、体弱的人抵抗力差,吃了有可能会拉肚子或者感染寄生虫。黄璐彤建议,这类人群尽量少吃或者不吃。小龙虾蛋白质含量丰富,如果过量食用,会造成消化压力,引起消化不良。小龙虾烹饪时常重油重辣,过量食用也会增加肠胃负担。所以小龙虾切不可多吃,也不可天天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