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苏秋伃
“养小龙虾的水,自己可以用来洗把脸,那这个水质就能养好小龙虾了。”近日,记者来到雁江区丹山镇回龙乡漆家村,“曾虾子”创始人资阳蒙溪生态小龙虾理事长曾祥波一边从小龙虾田里捞起虾装箱,一边向记者介绍自己养虾的经验。
箱子里,一只只小龙虾膘肥体壮、色泽鲜亮,挥舞着钳子,显得威风凛凛。曾祥波在装好虾的箱子里放入冰块保鲜,再将虾箱放上货车,随后便开车把小龙虾送往各大餐馆、市场。
自四五月天气回暖以来,小龙虾产量逐渐提升,曾祥波与同事们天天忙个不停。
“我从小就生活在濛溪河旁,小时候喜欢去田里抓小龙虾,工作后想创业,就做起了小龙虾生意。”据曾祥波介绍,2014年,原本想回家乡搞泥鳅、黄鳝养殖的他想到自己从小就与小龙虾“结缘”,了解小龙虾的习性,便在雁江区小院镇黄桷村承包了28亩地,养起了小龙虾。
由于经验不足,在养殖的头两年,虾子不是个头小就是肉质不好,这让曾祥波非常着急。“当时自己也没有系统学过小龙虾养殖,就买了很多关于养小龙虾的书来看,不断累积经验。”曾祥波说,黄桷村“两委”知道消息后,立马联系丹山镇相关部门,请小龙虾养殖专家来为他答疑解惑。随着经验的不断累积,曾祥波养的小龙虾品质越来越好,养殖规模从最初的28亩地增加到现在的近1800亩地,涵盖小院镇黄桷村和丹山镇漆家村两个村。
2017年,曾祥波成立了资阳蒙溪生态小龙虾合作社,黄桷村集体经济入股,打响了“曾虾子”品牌。合作社共有6个成员,70余名周边村民在此长期打工。“现在我们的日销售量大概是两三千斤,最高峰可达五六千斤。”曾祥波说,他的虾主要售往成都、资阳的餐馆和市场,他每天上午帮忙送货,下午巡塘,过得忙碌而充实。
为了帮助周边村民致富,曾祥波提供了两种方式供他们选择,“他们可以把土地流转给我,在这里打工;也可以用自己的地养殖小龙虾,我免费提供养殖经验。隔壁村的老郑本来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在我的带动下养殖小龙虾,现在他每年的纯利润都可以达到五六万元。”曾祥波自豪地说。
有了致富“领头雁”,黄桷村一边鼓励村民们向曾祥波学习,一边为他提供许多便利。“我们会帮他联系一些买家,也经常请相关专家来指导他提高养殖技术。”黄桷村第一书记宋攀告诉记者,村里还在曾祥波需要流转土地的时候,出面为他协调,并联系村民在合作社打工。村集体经济入股合作社,每年都有几万元的分红,这些分红都用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
“未来我想争取让小龙虾产量更上一层楼。”曾祥波说,现在每亩地的产量在三百斤左右,他希望通过努力,让亩产达到四五百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