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电商经营模式不断创新,运输成活率和品质

   2023-08-18 2620
核心提示:小龙虾是现在餐饮市场中,很受消费者喜欢的食物,未来小龙虾的市场还会如何发展呢?下文是小龙虾养殖前景,欢迎阅读!

小龙虾是现在餐饮市场中,很受消费者喜欢的食物,未来小龙虾的市场还会如何发展呢?下文是小龙虾养殖前景,欢迎阅读!

小龙虾养殖前景分析

(一)加工发展

我国小龙虾加工业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江苏等省捕捞野生小龙虾加工成冻熟虾仁、带壳整虾、冻熟凤尾虾等几大类产品出口至欧美地区,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目前小龙虾加工产品主要包括虾仁、虾尾、原味整虾及调味龙虾,加工方式也由初加工逐步发展成初加工与精深加工并举。近年来,小龙虾副产品的生产加工取得显著进展,形成了甲壳素、壳聚糖、几丁聚糖胶囊、几丁聚糖、水溶性几丁聚糖、羧甲基几丁聚糖、甲壳低聚糖等系列产品,产品出口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欧洲的氨基葡萄糖硫酸钾盐90%来自于我国江苏省。据不完全统计,仅湖北和江苏两省相关龙头企业,甲壳素及衍生产品的年产值已超过25亿元。2016年,全国小龙虾规模以上加工企业近100家,年加工能力在90万吨左右。

(二)流通发展

近年来,全国小龙虾市场交易活跃,各水产品交易市场均有小龙虾专营店。武汉、南京、上海、杭州、合肥等主要水产品集散地建设了一批小龙虾专业交易批发市场。各地积极发展小龙虾冷链物流系统。如湖北省潜江市积极整合生态龙虾产业园、垂直电商平台、龙虾交易中心、质量检测室、龙虾物流配送中心、养殖基地等相关资源,构建一条龙冷链物流服务机构,开通货运物流、客运专线干线及航空物流,实现在12至18小时送达全国各地,保障了小龙虾运输成活率和品质。小龙虾电商经营模式不断创新,各地积极创新“互联网+小龙虾”经营模式,引导传统企业加快电子商务应用。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湖北省小龙虾网上年销售额超过2亿元、江苏省近亿元。

(三)餐饮发展

餐饮消费在提升小龙虾市场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地积极加大小龙虾菜肴的研发,形成了一大批小龙虾知名菜肴和餐饮品牌,有效推动了小龙虾餐饮消费向深度发展。如江苏省南京市开发了拥有20多种口味的小龙虾“金陵鲜韵”系列,小龙虾菜肴销售额占到南京整个餐饮业营销额的20~25%,产值超过百亿元。湖北省潜江市的“油焖大虾”获“中国名菜”称号,近年来又创新了“蒜茸虾”、“清蒸虾”、“卤虾”等新菜品,有力拉动了当地餐饮消费。安徽省合肥市成功打造了龙虾美食街区,龙虾专业店达800家,旺季龙虾消费日均80吨,吃小龙虾成为合肥消费时尚。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湖北省专营小龙虾餐馆数量超过1.5万家,小龙虾餐饮产值达332.62亿元,同比增加30%以上。

(四)节庆文化

节庆文化是提升品牌、拉动消费、融合产业、促进增收的重要手段。各地积极举办各类小龙虾节、小龙虾生态旅游、虾王争霸赛、小龙虾美食评鉴会等节庆活动,组织开展以小龙虾文化为主题的休闲旅游活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每年直接参与小龙虾节庆活动人次超过8200万,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转发相关信息1.6亿条,“世界小龙虾看中国”引发国内外消费者的热切关注和点赞。如江苏盱眙2001年起开始举办“中国盱眙国际龙虾节”,将盱眙十三香龙虾打造成全国知名的美味龙虾,小龙虾也成为江苏盱眙的地方名片,并带动了南京、杭州、扬州、苏州、上海等周边地区的小龙虾餐饮发展,上海出现千人共剥小龙虾的热闹景象。湖北潜江连续7年成功举办“中国潜江龙虾节”,打造了集“美食盛宴、文化盛典、经贸盛会”于一体的文化品牌。安徽合肥连续16年成功举办龙虾节,成为合肥市重大民俗性节庆和地方特色品牌节日,被评为“中国节庆50强”。此外,江西、湖南等省相关地区也成功打造了不同形式的龙虾节庆活动,成为各地城市名片。

小龙虾养殖形势

(一)政策环境向好

小龙虾产业效益好、产业链长、带动力强,能够为地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消费热点,并能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产业扶贫,符合渔业发展“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目标要求,2016年中央1号文件、《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和《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均明确支持稻渔综合种养发展。农业部韩长赋部长充分肯定以“稻虾共作”为代表的稻渔综合种养发展模式。湖北、江苏、江西、安徽等主产省的省、地市主要领导多次调研小龙虾产业并部署支持政策,为“十三五”期间小龙虾产业发展创造了更为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产业基础成熟

各地在小龙虾苗种繁育、健康养殖、食品加工、甲壳素提取、疫病防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形成了稻虾共作、虾蟹混养等先进技术模式,生产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居于世界同行业前列。相关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较快,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具备了较高生产水平和经营能力。多个地区在打造小龙虾主导产业方面取得了成功经验。这些条件均为今后小龙虾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三)发展潜力较大

从供给端看,我国适宜稻虾综合种养的低湖田、冷浸田和冬闲田目前尚有多半未开发利用。在水产养殖转方式调结构的背景下,湖汊养殖有望进一步发展,部分养殖池塘也有望调整为小龙虾养殖,产业有进一步发展空间。从需求端看,我国小龙虾国内市场需求仍有一定缺口,国际市场也有旺盛的需求。小龙虾精深加工产品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在食品、化工、医药、农业、环保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经济开发价值有望超过千亿元。今后一段时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消费热点,发展旅游经济仍是地方政府主要考虑问题出发点。以小龙虾为主题的餐饮节庆、休闲垂钓、旅游观光、电子商务等产业融合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小龙虾养殖发展建议

(一)养殖业:生态健康

加强健康养殖标准化操作规程制定,示范推广和应用“稻虾共作”等生态养殖模式,合理推广虾蟹混养、温棚养虾等技术,稳步扩大小龙虾生产规模。积极推广安全高效人工配合饲料,提高抗病能力和个体规格。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严禁使用农药、化肥以及禁用药品。加强疫病监测和防控,完善疫病应急方案,加快病害防治科技研发和技术推广。支持创办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强规范管理,切实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

(二)种业:育繁推一体化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支持企业引进人才、先进技术、仪器设备,联合科研院校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加快提升良种自主研发和供给能力。加强良种推广应用,积极采取良种补贴、协议回收等方式,构建育种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组织、养殖大户、农民长期的契约合作关系和利益共享机制,不断提高良种覆盖率。推广稻田生态自然繁育模式,加快规模化繁育示范基地建设。开展遗传育种和良种选育,作好人工繁育、工厂化育苗等方向性技术储备。加强种质资源保护。

(三)加工业:综合利用

发展标准、保质、便于食用的小龙虾加工业。加快发展精深加工,加大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不断向医药、化工、环保等领域拓展。指导企业推行HACCP等国际食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环境友好型加工,积极采用清洁能源进行生产,严格实施生产废水达标排放。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四)流通业:现代高效

加快池边塘头市场和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实现产地和销地市场有效对接。加强冷链物流建设,依托国内大型物流集团构建全程冷链配送体系。积极做好品牌打造、展会推介、产销对接、信息服务与贸易壁垒应对工作,引导企业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引导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网络营销促销。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在全国开设专卖店、电商配送点和餐饮连锁店。

(五)融合发展:多元增长

整合资源,做大做强小龙虾节等特色推介活动,打造文化品牌和成体系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积极联合旅游、商务部门,加强项目规划和招商引资,建设一批集旅游、休闲、餐饮、文化功能于一体的度假村和风景区。引导有条件的经营主体开展小龙虾繁育、养殖、加工现场体验,拓展观光经济。支持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打造商贸推介、文化展示、品牌宣传于一体的小龙虾主题商业区。

(六)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用信息化手段改造小龙虾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管理体系,推动小龙虾产业链全面转型升级。健全小龙虾产业化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机制,积极构建“政、产、研、推、用”五位一体的产业服务网络。加快科技研发和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建立成果研发转化、技术推广服务、疫病防治诊断于一体的科技服务机制。进一步加强市场价格、行业动态等市场服务,支持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销售,提高小龙虾产业适应市场、拓展市场的能力。

猜你感兴趣:

1.龙虾品牌的经典宣传广告词

2.武汉最好吃的龙虾店

3.猜龙虾的谜语

4.有创意的小龙虾广告语

5.有创意的小龙虾广告词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202001464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