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满仓,虾满筐,致富有希望
——汨罗市屈子祠镇屈原村“双引双带”促产业发展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马如兰 通讯员 陈叙巍
11月24日,初冬晴朗。汨罗市屈子祠镇屈原村村民周正完在田间为明年的稻虾养殖做育种准备:“虾种很关键,要趁早把虾苗选育好。期待明年也是稻香虾肥的大丰收。”今年,他承包的300余亩优质绿色双季稻与200余亩稻田养殖的龙虾,为他带来超过40万元的纯收入。
今年54岁的周正完不仅是一名新型职业农民,更是一名有着近20年党龄的党员致富带头人。
早些年,他还是一名水电安装工。随着农业机械普及化,他敏锐地注意到本地村民租用外地农机价格偏高,而屈原村是传统的农业大村,也是当地有名的万亩水稻种植基地,农业机械普及化大有前景。2014年,周正完联合6人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先后购买了5台收割机,以实惠的价格为村民提供服务。渐渐地,他开始在当地小有名气并被评为岳阳市基层实用人才。
2016年,经农业部门推荐,周正完参加了岳阳市农村基层实用人才稻虾种养培训。他大受启发,随即与人合伙成立了云耕鳅语农业合作社,并注册商标。周正完多次到湖北洪湖、监利、潜江等地“取经”,边学边干,边干边学,慢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摸索总结出一套成熟的稻虾种养的技术。周正完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承包了约2000亩水田,每年可带来约100万元的土地流转费用。”
云耕鳅语稻虾种养专业合作社在2019年被评为岳阳小龙虾十佳养殖基地,形成“粮虾共赢、一田双收”的发展模式。“稻虾种养每年养两季虾、种一季稻。稻田为龙虾提供天然的‘遮阳棚’,还带来微生物、野草等天然饵料,而虾的排泄物和壳则反过来为水稻提供养分。水稻不施化肥、不打农药,是经过认证的绿色产品。”周正完解释道。
一人致富不算富,共同富才是真幸福。“前前后后有60多户人家跟着我搞稻虾种养和龙虾养殖,还收了10来个正儿八经的徒弟。”周正完乐呵呵地介绍,“村民周华从前跟着我学水电安装,后来又跟我学习种养,如今也承包了100亩农田发展稻虾种养。”
在农业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周正完还办起了云耕鳅语农民田间学校,当起了“土专家”。“稻虾种养,一定要注重虾种选育,同时要选种合适的水稻品种……”周正完将自己积累的虾种培育技术以及养殖经验无私传授给大家。
“我每年会举办三四次培训,少则30人,多则有60人来参加,大家在一起相互交流学习。”他透露,近日,省农业农村厅农技推广总站还将邀请他到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农技员培训班授课。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位能人带动一方。今年来,屈原村党总支积极落实支部引领、市场引导、党员带头、能人带动的“双引双带”工作机制,推进土地流转4000余亩,发展8个种粮大户,成立壮大4家农业合作社,充分依托自身优势发展水稻种植和稻虾养殖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走出了一条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好路子。
好水好稻养好虾,粮满仓来虾满筐,乡村产业振兴有希望。屈原村党总支书记黄育满表示,该村将深入落实汨罗市委“双引双带”工作部署要求,强化支部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强化支部引领,发挥党员致富带头人示范作用。充分利用优质稻田优势,切实推进土地流转,积极壮大农业合作社,稳步推进稻虾种养,促进农民增收,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让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走得更高更快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