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算单位水域最佳养鱼密度,利用物联网监测并调节水环境,科学养殖小龙虾 …… 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生陆超平,是个执着于研究水产科学养殖的人。5 年前,这名 85 后博士放弃别人眼中的金饭碗工作,返乡投身三农创业。令人意外的是,他的青春梦想竟然是 让农户穿着西装养鱼 。这两年,陆超平通过摸爬滚打,离他的梦想越来越近了。
初出茅庐,他感叹创业好难
放弃有编制的稳定工作,投身农业科技创业,33 岁的陆超平是一个敢于跳出舒适圈,勇于挑战和追梦的青年人。毕业于南农大经济管理学院的陆超平,看准了国内渔业发展前景。 从 2010 年起,我国渔业总产值连续 3 年保持高歌势头,而现代渔业、智能渔业的发展,大有可为。 他和团队整合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测绘,水质检测,卫星图片和模型计算藻类悬浮物等技术,打造出 智能渔管家 系统,陆超平也成为了南京渔管家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兼 CEO。
△陆超平和他的第一代 渔管家
我本科是学地理科学的,研究生是学农经的,毕业后又在水产研究院工作过一段时间,对水产养殖有一定的了解。不过,真正创业后才发现,创业真的挺难的。 谈及创业压力,85 后陆超平露出一丝无奈的笑。他讲述说,创业起初,为了让更多普通农户能自主购买,他和团队定制了 渔管家 简版系统。两年间,服务水产养殖面积只有 3000 余亩。在技术推广过程中,陆超平常有 扛不住 的时候。 创业难,农业创业更难,融入高科技的农业创业是难上加难。 陆超平说,创业难不仅仅是每天风吹日晒跑塘口,更多的是农民对新技术的不理解、不信任。
2014 年,有些灰心的陆超平选择再回母校,攻读农经专业博士学位。 不忘初心,记住乡愁。我们还需要更加努力,将学术研究和商业应用相结合,打造让农民放心的科技产品。
重头再来,他把准市场痛点
经过 3 年的学习再深造,陆超平更加成熟了,这次他突破了不少物联网技术难点,还找了最新市场痛点,这两年,他和团队研发的智能养殖水槽系统,获得更大面积的推广使用。 长江禁捕、东海休渔,水产养殖需求量更加旺盛,然后要想增产,首先得处理好水环境、水污染这个难题。 陆超平说,处理好水产养殖造成的水污染,是目前水产养殖业面临最大的痛点。他和团队正在不断尝试突破,研发新的 智能渔管家 。
△位于溧水南农教学实践基地的 渔管家 智能养殖系统示范区
在南京农业大学溧水教学实践基地,记者看到了陆超平和团队研发的新型养殖水槽示范样本——一组高密度养殖水槽。水槽四壁全部是由不锈钢组成,这样可以把鱼类与土壤隔离开,避免相互影响、相互污染,鱼肉也不再有土腥味。水槽前端装有气体室流动水设备,可以让鱼生活在流水环境中,同时起到增氧作用。水槽尾部,则安装了另一个高科技产品,那就是 智能尾水处理系统 。通过该系统,鱼的排泄物 30%-50% 沉淀到底部,由吸污系统吸走,还有 50% 左右通过尾水处理设备处理掉,这样就能实现整个水产养殖的零排放、零污染,同时在此过程中,保证了鱼类的生长环境,避免病虫害、细菌繁殖等,从而提高单位水域水产养殖量。 保守估计,水槽养殖鱼类的产量,是普通水塘养殖的 6-8 倍。
△最新 渔管家 智能养鱼系统
据介绍,最新的渔管家系统还有应用软件,养殖户可以点点鼠标、动动手指,了解鱼苗、虾苗的生长情况,监测水质情况、投喂情况,并可以及时了解各类注意事项。 穿着西装养鱼,以前不敢想,现在真的可以试试。 陆超平越来越有自信。
△越来越自信的陆超平
今年在农业农村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全国新农民新业态创业创新大会 初创组 比赛中,陆超平凭借他的新项目,顺利进入决赛。他也希望在决赛路演中,项目被更多 伯乐 看中,有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智慧养鱼,穿着西装养鱼。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