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多了,知了叫了,街上的美女都露腿了!
恩…毕竟夏天到了。
啤酒、烧烤、小龙虾,三合一套餐就是夏天聊天吹牛一晚上的必备标配!夏季的夜晚,最开心的事情就是一口龙虾一口冰啤,这滋味——爽!!!
蒜 蓉
冰 镇
十 三 香
还有香辣、油焖、爆炒…
但是,听说小龙虾不安全?
小龙虾浑身都是寄生虫不能吃?
还有,餐饮店的卫生状况和食品安全你关心过没有?
接下来所长就给诸位同学讲讲小龙虾:
小龙虾学名叫克原氏螯虾,也可以叫红螯虾或者淡水小龙虾。
1927年,日本引入了第一只小龙虾(克氏原螯虾),目的是充作牛蛙的饲料。
大约两年后,克氏原螯虾被引入中国,最早的养殖地在南京附近。
当时抗战尚未爆发,南京及其周边地区并非日占区,因此也就不存在“处理尸体”。
小龙虾体内的蛋白质含量很高,且肉质松软易消化,对身体虚弱以及病后需要调养的人是极好的食物。虾肉内还富含镁、锌、碘、硒等,镁对心脏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能保护心血管系统,它可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同时还能扩张冠状动脉,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及心肌梗塞。
小龙虾含有的虾青素还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化剂。
(爱美的小仙女们一定知道抗氧化有多么重要,抗氧化可以延缓人衰老,人体里有很多自由基能破坏正常细胞的DNA,抗氧化作用就能有效地清除自由基。)
看到这里,很多人会想,原来小龙虾是日本产的。
小龙虾是有英文名的它的英文名叫 。
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它老家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上世纪30年代,才由日本引入中国。
可以说,吃小龙虾,美国是鼻祖。
所以关于小龙虾是二战时日寇为了毒害中国人引进到中国的的问题,
答案就不言而喻了,首先日寇不会考虑到中国人会喜欢吃小龙虾,而且由于小龙虾严重的土味和腥味,需要用大量的香料和复杂的炒制手法来掩盖,更何况在那个动荡不堪的饥馑年代,这么奢侈的吃法有几人能享。
其次,国人吃小龙虾的热潮是在九十年代以后,生活水平提高了才想到吃小龙虾。直到上世纪70年代人类才开始DNA重组技术的应用研究,日寇不可能在三十年代搞基因改造,日寇更不可能关注中国环境卫生。
小龙虾生活在污水里,专吃生活垃圾、动物排泄物?
小龙虾是杂食动物,主要的食物是水底的有机质,水草、藻类、水生昆虫、有机碎屑、小鱼、小虾、贝类等活物,甚至在吃不饱的时候同类相残。正因为它食性杂,所以生命力很强,能在污染水体生存。
国人最早吃的小龙虾都是在臭水沟里捕捞的,现在餐馆的小龙虾基本上都是养殖的,比如北全国最著名的小龙虾当属江苏盱眙养殖场养殖的小龙虾。
自古有一个概念,天然野生>人工养殖。
但在所长看来万事皆无定论比如我,我从来就不怕小龙虾不健康不卫生,重金属超标,肌溶解,致癌,致死之类的。(都是扯淡)因为:
天然生长的小龙虾就是比人工养殖的小龙虾味道好,因此饭店收购的臭水沟、脏水里的小龙虾价格高。这些小龙虾多数是用药物放在地笼子里诱捕的安全系数自然就无法保证了。建议大家不要吃这种所谓的“天然小龙虾”。
脏水里重金属含量高,小龙虾是否也重金属超标?
小龙虾的环境适应能力很强,能够在污染严重的地方存活下来。但是它摄入的重金属大部分被转移到了外壳,随着不断生长和脱壳,这些重金属毒素被移出体外,所以肉里的重金属不会超标。有些研究数据表明,除了外壳,小龙虾体内的重金属大多集中在鳃和内脏中,而鳃和内脏主要集中在头部,尾部并无太多重金属。平常,人们不吃头部、外壳和腹部的黑线,所以不存在重金属超标问题。
小龙虾能忍受污染的水质,但它们并不喜欢脏的环境,反而喜欢清洁的水源,它们忍耐脏环境也是有限度的。如果水质差,小龙虾不仅繁殖困难,而且也长得差,脱壳慢。养殖条件下,小龙虾密度比较大,如果水很脏,它们的活力就会显著下降,天一热,虾就会大批死亡,而且也经不起长途运输,所以养殖户相反会很注意水质保养。
另一方面,水至清则无鱼,小龙虾以有机质为食,在清澈的水体中,小龙虾当然也能畅快地生活,但是耐饿也有限度,缺乏食物它就会长不大、长不快。养殖条件下,不仅小龙虾不同生长阶段要投喂不同饲料,还必须“足额发放”,要不然它们吃不饱就会自相残杀,影响收成。
小龙虾终身携带肺吸虫病,易造成“横纹肌溶解症”?
南京曾经发生过一次多人因吃小龙虾患“横纹肌溶解症”入院的事件,流行病学家从病人就餐史分析,高度怀疑小龙虾是导致这一事件的元凶。但是专家对搜集到的样品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检测分析,并未发现异常,也没有找到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物质,最终这一事件被定性为“哈夫病”。哈夫病是一类原因不明的横纹肌溶解症,世界各国均偶有发生,一般是吃水产品后24小时内发病,除此之外没有明显的规律。除了吃小龙虾,吃海鱼、淡水鱼都出现过类似案例。
另一种说法认为是“洗虾粉”导致横纹肌溶解症。实际上洗虾粉的主要成分是草酸,它从机理上就不具备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可能。它的确酸性较强,但是由于是水溶性,洗完之后又经过很多加工程序,不可能在虾身上有很高的浓度。我们平常吃的很多蔬菜里也富含草酸,比如菠菜。
当然,小龙虾的确可能携带寄生虫,但这也不是它的专利,其他水生生物同样可以携带。预防寄生虫病的关键是烧熟煮透。有些地方喜欢吃醉虾,是有风险的,酒能杀菌但未必能杀死寄生虫。比较保险的做法是100度烧煮10分钟以上,当年北京出现过吃福寿螺导致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就是因为没有烧熟煮透的缘故。
小龙虾呈现蓝色是重金属污染造成的吗?
虾壳上的颜色主要由甲壳内的甲壳蓝蛋白和虾青素共同形成,根据含量和结合程度的不同,可以呈现出红、橘红、蓝、青、白、黑等多种颜色,比如澳洲龙虾主要以蓝色为主。网上出现的蓝色小龙虾可能是“宠物蓝龙虾”外逃,或者个别小龙虾的基因变异。
最后,与真正来自海洋的大龙虾相比,小龙虾只能算是餐桌上的平民。小龙虾的烹制大多重油重辣、猛火爆炒等。喜欢享受它的美味,无非是在进食虾肉的同时,享受调味品在舌尖上的舞蹈而已。人们更常佐以啤酒开胃,作为夏日宵夜圣品,这并不算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千年历史的顺德鱼生,和被感染了1000万寄生虫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