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虾稻共养”新模式,助力湖北阳新脱贫致富

   2019-08-27 网友投稿佚名6140
核心提示:  “今年每亩可以出300斤虾。按目前市场行情,‘大个’一斤20元以上,‘小个’一斤也能卖到15块钱。”  19日一大早,飞鸿农

小龙虾“虾稻共养”新模式,助力湖北阳新脱贫致富

“今年每亩可以出300斤虾。按目前市场行情,‘大个’一斤20元以上,‘小个’一斤也能卖到15块钱。”


19日一大早,飞鸿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恢树就来到基地里收虾。远远看去,一畦畦平整的田块被拦网围成方池,清澈的方池里放置着一笼笼虾网,与打着赤膊拎着虾桶的虾农俨然构成了一幅“初夏田间劳作忙”的美丽画卷。不一会儿,只见虾笼从塘里拖上来,一只只生龙活虎的小龙虾就急着挣脱出来,让记者眼前一亮。


在外打工30多年,42岁的赵恢树因为恋乡情怀,今年回到了老家。通过参加全县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后,重新回到田里的他,少了父辈那些年种田的迷茫,多了些对眼前这片土地的憧憬。


“一份稻田,两份收入”。谈到“虾稻共养”的新模式,赵恢树如数家珍。“水稻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害虫、微生物为小龙虾的发育提供了饵料,而小龙虾产生的排泄物又为水稻提供了生物肥,水稻收割后,秸秆还可还田,提升稻田肥力。”赵恢树说,估计第一期每亩就能有3000元左右的收益,往后随着技术成熟还会稳步增长。


“在市县工作队的鼓励下,我也加入合作社,负责龙虾的养殖和销售,除了入股分红收入,还有田地流转的收入,预计今年能达到近2万元收入,对于脱贫越来越有信心了。”


贫困户赵前银一家两年前还因为妻子中风,常年卧病不起,巨额的医疗费用,导致家里一贫如洗,小儿子30多岁迟迟未成家。如今,成为飞鸿农业专业合作社股东之一的赵前银笑着对记者说道:尝到龙虾养殖带来的甜头,两个在外打工的儿子也准备回家发展。


赵前银的脱贫之路是合作社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全村共发展稻虾共作300余亩,带动了11户养殖贫困户,预计人均增收4000元,已然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门路,也成为龙泉特色产业的一张新名片。


不仅如此,2019年以来,在市交运局、县老干局等单位驻村帮扶下,龙泉村依靠自身优势,按照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产业扶贫思路,不仅小龙虾成了群众致富的新门路,光伏发电、苎麻种植、竹鼠养殖、大棚蔬菜、杂柑基地等特色产业也在不断助力群众脱贫致富。


黄石市交运局驻龙泉村扶贫工作队负责人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看到群众在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似乎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遍地开花的特色产业,照亮了幸福小康路。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 站长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202001464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