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一大早,省农科院的农业专家们就赶到了广陵区头桥镇庆丰村。负责接待的张家宏告诉记者,就在前一天,才刚刚接待了一批安徽来安县的大户。“去年一年,我们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3批考察团。”
庆丰村吸引全国专家、种田大户频频来访的“秘密”,藏在一片400亩的农业示范基地里。这里的土地不仅能种水稻,还能产三季龙虾。张家宏是里下河农科所研究员,也是基地的技术专家,他说:“这个被称为‘一稻三虾’的基地,正在向全国各地输出‘扬州标准’。”
沐浴着清晨的阳光,示范基地里,水稻长势喜人。但与传统水稻田不同的是,田埂边挖出了一条宽约2米的“小河”,张家宏从“河”里叉起一网龙虾,每个个头都不小。
“这是稻中虾。”张家宏向专家们解释道,根据水稻的生长周期,在水稻田里养殖的龙虾,分为稻前虾、稻中虾和稻后虾。“稻前虾一般个头较大,稻中虾的优势是价钱高,稻后虾主要是为来年育苗。”
“一季水稻可以产三季龙虾,一亩水稻田的总产值可以提升至5000元左右,比单纯种水稻提高了一倍。”在基地旁的小会议室里,张家宏给专家们算了笔账。会议室的墙壁上,挂着一幅“一稻三虾”养殖作业标准流程图。
“我们根据养殖经验,总结形成了一套养殖作业标准。只要来我们这考察参观的,都可以带一份标准流程图回去。”让张家宏引以为傲的是,全国闻名的稻虾养殖地湖北省潜江市,也前来考察学习。“他们是‘一稻一虾’,来我们这里学习‘一稻三虾’作业标准后,回去进行推广。”
“我们村里有1500亩耕地,除了这400亩示范外,大部分田地也都已经用上了‘一稻三虾’技术。”庆丰村党支部书记朱震表示,“一稻三虾”直接带动了农民增收,提高了农民种田积极性。
扬州日报记者 朱轩卿
通讯员 程可欣 黄睿
新媒体编辑 吴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