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到入夏前后,全国各地由南到北就会陆续兴起一场品尝小龙虾的浪潮,一直延续到深秋时节,最高峰莫过于盛夏时节。马路边的大排档总会人满为患,三五好友,围上一圈,点上几瓶啤酒,要上几盘小龙虾,再配上几样时蔬,不亦乐乎。广大食客之所以愿意走出空调房,出没在难耐的暑气里,主要冲着一种名叫"盱眙小龙虾"的物种而来,不过,这些老饕们在花了不菲的价格后,刚刚入腹的小龙虾很可能没有一只真正来自那个常常被误读为"于台"的地方。
小龙虾,大产业,年产值近4000亿最新的农业农村部组织编写的《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9)》(以下简称"小龙虾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我国小龙虾产业总产值升至3690亿元,同比增长37.5%,创造了十几年来的最高纪录,其中,以餐饮为主的第三产业产值高达2726亿元,换句话说,多数小龙虾都是在马路边的大排档或各类餐厅中被吃掉。以小龙虾为主题的线下门店不断扩张,去年,这个增速近70%,新增量高达14万余家,线上外卖占比也在急剧提高。在美团上,2018年小龙虾外卖订单量同比增长160%,交易额则增长了3.3倍。除了传统的消费热点区域外,小龙虾的地盘也在急剧扩大。饿了么与口碑的有关消费数据显示,河北、海南、河南已进入深夜小龙虾消费增长最快的5个省份之列。
当市场需求势头凶勐向前时,小龙虾的产地却呈冷热不均的现象。
产地覆盖新疆、黑龙江,盱眙小龙虾正品不足5%
小龙虾报告显示,2018年,国内开展小龙虾养殖的省份有21个,除了湖北、湖南、安徽、江苏等传统产区外,江西、云南、贵州、宁夏等均在其列,甚至还包括了最西北的新疆与最东北的黑龙江,其中,湖北产量同比增长了28.6%,以81.2万吨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几占全国总产量的半壁江山。相比之下,品牌价值达180亿元,早在2009年就被原国家质检总局认证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盱眙小龙虾"产量低得惊人,当年当量仅为8.05万吨,若剔除1万吨以上的整肢加工与成品速冻龙虾,实际产量不到7万吨,在全国的163.9万吨总产量中占比不到4.3%。
人们之所以对"盱眙小龙虾"情有独钟,主要在于该县境内的陡湖、洪泽湖、天泉湖、猫耳湖、天鹅湖、八仙湖等河湖水塘水质清澈,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等天然饵料极为丰富,以此为食的盱眙小龙虾体色红亮,富有光泽,肉质鲜嫩、肥硕饱满,虾膏香,虾腹净,远胜于同类产品。从事小龙虾生意最终也就盯上了人们的腰包。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市面上的绝大多数商家都在打着"盱眙小龙虾"的旗号,这意味着人们每吃掉100只小龙虾,不到5只产自盱眙,来自湖北的占了近一半。
挂羊头卖狗肉,谁最受伤?
这些商家纷纷打起"盱眙小龙虾"的主意,不仅仅因为热销,还在于背后的利益动机。
根据江苏省盱眙龙虾协会官网的价格,9月上旬,当地4-6钱中虾的销售价为28元/斤,7-9钱的大虾38元/斤,而同期湖北主要产区潜江出产的同等规格的小龙虾分别为18元/斤、27元/斤,与盱眙小龙虾售价相差巨大,幅度约在40.7%-55.6%之间。考虑到终端零售价格具有倍数效应,消费者实际消费时,二者的差距将更为明显,若商家挂羊头卖狗肉,打着"盱眙小龙虾"的旗号却行销售其他产地小龙虾之实,显然可以收获暴利,最受伤的无疑是广大消费者。据统计,全国小龙虾专营店人均消费84.4元,江苏、上海、浙江、广东、北京等地人均消费均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与一级市场按斤售卖不同,不少地方早就到了按只计费的地步。消费者大量额外的支出最终都花在了"李鬼"身上。(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