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期]:卖龙虾

   2019-09-29 网友投稿99550
核心提示:七月,气温蹿升,让人感受到了夏天的威力。这时,市场上小龙虾的销售也如这气温一样热起来了。据县城的同事说:餐馆、大排档里的小龙虾,3斤都卖到100元了,完全供不应求!剥龙虾,喝啤酒,已然成为县城居

七月,气温蹿升,让人感受到了夏天的威力。这时,市场上小龙虾的销售也如这气温一样热起来了。据县城的同事说:餐馆、大排档里的小龙虾,3斤都卖到100元了,完全供不应求!剥龙虾,喝啤酒,已然成为县城居民的消夏首选。

二十多年来,龙虾的身价暴涨了几十倍。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龙虾每斤只卖1元钱。那时,我家经营一条帮船(载人的客船),每天从易家村开到兴化沙沟镇。父亲就顺便做些小买卖。每天下午回来后,以每斤0.5元的价格收购龙虾,只收红壳大龙虾,有时也会收到几蛇皮口袋龙虾。第二天就捎带到沙沟镇上以每斤1元的价格出售,减去损耗,也能挣点钱。

有一次,父亲照例捎带二百多斤龙虾去沙沟。到了镇上他才知道,龙虾瘟市,镇上人突然不收龙虾了。只好把龙虾带回家。因为天气热,龙虾堆积在一起,已经快不行了,有的已经死掉了。晚上,母亲回到家,满脸疲惫地对我说:“明天你随我到兴化卖龙虾。”

原来,母亲打听到南湖村有船到兴化县城,就找到船主,准备到兴化去碰碰运气。父亲要开帮船脱不开身,她就让我同行,好有个照应。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出发了。船开得很慢,太阳依旧毫不留情地倾泻着它的热量。龙虾又死了不少。我挑拣死虾,连同奄奄一息的,也一起清理出来,随后一律旋扭下尾巴,扔掉其余部分。再到后舱,把虾尾洗净,放在炉子上,烩了满满一锅。我那时完全不知道家里的损失,只觉得有龙虾吃也不错。母亲在一旁,一脸愁容,只让我多吃点。

直到下午一点多钟才到兴化。母亲把我留在船上,自己挑起一部分龙虾上岸去了。我蹲在船头,一会儿看看剩余的龙虾,一会儿朝岸上望去。岸边的树木在烈日下被蒸得昏昏欲睡,树叶蔫耷着身子,丝毫快乐不起来,四周都白花花的。这时,船主恰巧也要上岸去办事,经过船头时,提醒我要不时地给龙虾浇浇水,减少龙虾的死亡。我就不停地用小桶打上河水,倾倒在蛇皮口袋上。龙虾们发出吐沫的声音,有的把大鳌尖角顶出蛇皮口袋了。

很快,我的背部在暴晒下绷紧了,火辣辣的,好像没什么汗了,像是蒸发完了似的。真想到河里去降降温,可惜任务在身,这些龙虾需要不停地浇水。我突然有了想法,捞点水草盖在上面,既能遮阳,又能保存水分,不是更好!于是,我跳进河里,捞了很多水草,把蛇皮口袋盖得严严实实,再浇足水,感觉很有成就感。

母亲回来了,她不但把挑出去的龙虾卖了,还联系好了买家,把剩余的龙虾全卖出去了。见我用水草盖在蛇皮口袋上,就一个劲地夸我,脸上全是笑容,说我真有办法。我的心里甜滋滋的。

其实,真有办法的是母亲。她不识字,但到陌生的地方去一点也不憷,用她自己的话讲:“就是前面有把刀,我也敢趟过去”。我家未开帮船时,腊月里,她和父亲穿着笨重的皮叉(一种防水的,衣裤连在一起的皮制衣服),在刺骨的河里用虾笼推河虾;回来后,把虾烧熟晒干,再和父亲各挑着一百多斤的重担分头到外村,走街串巷地去卖,往往一走就是一天。她曾对我说过,严桥村有一户人家非常好,同情她,给她饭吃,她也送了虾给人家算做饭资。

母亲家穷、姊妹多,小时候连裤子都是几个姐妹合着穿。及至嫁给父亲,分家时也只分到了二斤多米,几乎是一无所有。但母亲有股不服输的吃苦精神,夜间割芦苇(那时禁止割芦苇搞副业,只能偷着割),回来后就起早贪黑打薄子换钱。后来推虾,再后来经营帮船,拿竹篙站在船头上约束船靠岸。天特别冷时,手就会粘在竹篙上。就这样,我家的日子一天天地好起来了。

母亲已经离开我们十年了,我时常会想起她,每当我遇到困难想要退缩时,我都会想起母亲的话——“就是前面有把刀,我也敢趟过去”。于是,我就会变得勇敢,想办法去面对,直到解决困难。

(本文作者照片)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 站长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202001464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