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吃的小龙虾,学名叫克氏原螯虾。它不是中国本土的物种,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才进入中国的。在近一二十年小龙虾迅速蹿红,成为中国人们消夏的良品。2018年,中国的小龙虾产量是163.87万吨,如果按一斤小龙虾15只折算的话,就相当于492亿只,全国人民每人摊到35只小龙虾。江苏的盱眙的养殖和商业化市场推广做得最早,于是盱眙小龙虾成了一块响当当的牌子,还被评为江苏十大名菜。这次淮扬菜探秘之行就是从盱眙小龙虾开始的。
到了盱眙的地界,下了高速直奔当地排名第一的龙虾馆。下午四点多,午市最后一拨的客人才前后脚地出了店门。挑了个118的套餐,三斤小龙虾外加两个凉菜一份主食(面)。
不一会儿,一大盆子的蒜味小龙虾端上来了。红彤彤的龙虾身上盖着厚厚的一层白嫩白嫩的蒜茸,身下的汤汁上飘着金灿灿的一层油,甚为养眼。先舀上一口汤汁,咸鲜咸鲜的,还带着点甜味。也不用带什么手套了(不管用,哪次带了到最后还不是一手油),下手抓起一只来,刚出锅,还是很烫的。
拉起你的手 (用手抓起龙虾的大钳)
轻轻吻一口 (尝一下龙虾的味)
掀起红盖头 (剥掉龙虾的头胸甲)
深深吸一口 (吃掉虾黄)
解开红肚兜 (撕开龙虾的腹节)
拉下红裤头 (拽掉尾节、尾肢)
让你吃个够 (大快朵颐吃虾肉)
算不上是小龙虾的拥趸,只是偶尔为之的上过几趟小龙虾馆子,也在家里做过一两趟香糟小龙虾。小龙虾本身并不是很美味的食材,质量好坏也只在于肉是不是紧实。加工手法也大同小异,能让一家小龙虾馆在众多同行里脱颖而出,勾魂似地牢牢吸引着食客的是各自独家秘诀调料。谁家都有十三香味的,谁家都有蒜茸味的,各有巧妙的不同。
十月份已经过吃小龙虾最好的季节(七八月份),是吃小龙虾的尾声了。虾肉开始有些木,不太有弹性了,虾头里的膏和黄也不是每个都有的,不过意外地可以吃到有些虾头里的虾籽,一粒粒小小的,咬上去就像在咬芝麻粒差不多。没有什么滋味,好玩罢了。
邀上三五亲朋好友,来上几斤小龙虾,撩起袖子,甩开膀子,海阔天空地闲聊瞎扯着。冰凉的啤酒在冷却着被麻辣味烧得火烧火燎的口唇的同时,点燃了心头的热火。
吃小龙虾,吃的是那种性情,可以是苏东坡,李白,也可以是海明威,却不会是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