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餐桌上放着一个巨大的盆,里面装着由十二斤鲜活的小龙虾加工处理之后炒熟的麻辣小龙虾。女儿穿着围裙,将两只衣袖捋到了手肘处,两只手戴上了一次性手套,正全神贯注地拿着一只小龙虾剥壳。
她手里的小龙虾在炒之前就已经去掉了头、腿和尾鳍,只剩光遛遛的虾身子。因为虾的背部还被剪了一条口子,所以她可以很轻易地捏住那个小口,往上一翻,虾肉便突出来;接着她用嘴一吸,便吃掉了一只。这样,捏,翻,吸……不一会儿,她面前的盘子里便堆了满满的一盘红红的、形状像蜂蛹的虾壳。
我打开手机录相功能,对着她,说:“好不好吃?”
她咧开沾满红油的嘴,笑着对镜头说:“好吃好吃,超级好吃。”那模样像极了将头扎进猪槽里吃食的小猪,连鼻子和下巴上都留下了食物的残渣。
这段小视频发给了孩子的爷爷奶奶,他们住在离我们五十公里之外的县城。而那一大钵浓香四溢让人垂涎欲滴的小龙虾就是昨天晚上爷爷奶奶托人带来给孙女儿解馋的。
自从知道他们的孙女儿喜欢吃小龙虾之后,年迈的爷爷奶奶的生活似乎又有了新的主题:先打听我们什么时候回县城或什么时候有熟人去市里;然后买小龙虾,去虾头掐虾尾,用小牙刷一只只的刷洗,用剪刀将每只小龙虾的背部剪破,再炒;再用保鲜袋装好,送给他们心爱的孙女大快朵颐。
做小龙虾最费事的是炒之前的加工处理环节,大概三斤龙虾就够他们俩忙活整半天的了。而女儿对吃龙虾的持续高涨的兴趣却驱使他们越来越大张旗鼓地从事小龙虾的“加工”工作,从开始的每次做三斤,到后来每次做五斤、八斤,这一次居然做了十二斤!
说起孩子对龙虾的爱好,还是孩子外婆“培养”出来的呢。几年前,孩子刚刚能吃点辣味食物时,就对街上宵夜店门口摆放的大红喷香的麻辣小龙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可是每次吃一个都会被辣得哇哇直叫,坚持吃完几个就已经辣得鼻涕眼泪都出来了。孩子外婆便自告奋勇地站出来说:“外婆给你做不太辣的龙虾吃。”
因为外婆有一个特别的本领,那就是只要尝一下餐厅的菜就知道怎么做。于是,她亲自去水产市场买活物,和外公一起清洗,又自己摸索着放各种佐料炒制,还根据孩子的承受力放适量的辣椒,这样做出来的小龙虾居然赢得了孩子的高度好评,以后每一次做出来的都能被“光盘”。
渐渐地,孩子就养成了一个“恶习”——只吃自己家做的小龙虾,而外婆就成了养成这个“恶习”的罪魁祸首,偏偏爷爷奶奶知道这一“恶习”后,更变本加厉地纵容!
无法想象手脚并不麻利、视力也不太好的几位老人是如何戴着老花镜一鼓作气地将那么多的龙虾清洗干净的!我曾好几次瞒住孩子对老人们说:“今年的龙虾季已经过了,孩子也吃够了。”但他们总是反驳我说:“哪里吃够,她还说自家做的龙虾又干净又好吃呢!”唉,这孩子,这么实诚可真不好!
这一盘又一盘鲜红喷香的小龙虾啊,你们堂而皇之地霸占了我家的餐桌,就像孩子肆无忌惮地霸占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生活!
作者为湖南省常德市第四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