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生物入侵的是非功过

   2019-10-25 网友投稿7930
核心提示:生物入侵是指一种生物从原产地到另外的一个非原产地的一个地理范围里面并建立种群,对新分布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明显影响,并造成严重的生态危害和经济损失。听起来生态入侵离我们的生产生活遥远,

生物入侵是指一种生物从原产地到另外的一个非原产地的一个地理范围里面并建立种群,对新分布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明显影响,并造成严重的生态危害和经济损失。听起来生态入侵离我们的生产生活遥远,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离我们越来越近,“小龙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小龙虾”的中文名称为克氏原螯虾,属节肢动物门螯虾科。在沅江称为海虾,其实是一种淡水螯虾。“小龙虾”一般秋季交配,在第2年春夏季产卵受精、孵化,繁殖力强,一年可产卵3~4次,每次产卵500~2000粒。幼体摄食浮游植物,小型枝角类和桡足类;成体食性杂,主要以小型甲壳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幼体、藻类、鱼类和有机碎屑为食;还可以从小沟爬入棉花地或其他农田,取食棉花嫩苗和其他庄稼,适应性广。“小龙虾”在河、湖、沟、渠、池塘和稻田中均能生长繁殖,白天多潜入洞穴,夜间出洞觅食、蜕壳、交配。一般在水边的近岸掘穴,大多营底栖生活。

无意引进  影响生产

“小龙虾”原产北美洲,1918年日本将“小龙虾”作为牛蛙的饵料从美国引进,并在日本大面积的繁衍和扩散。我国在20世纪20~30年代作为食物、鱼饵、宠物从日本引进,约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邻省传入沅江市。在沅江市,属于无意引进。

沅江市为典型湿地,其境内的南洞庭湖已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小龙虾”生态入侵对沅江市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了影响。“小龙虾”在沅江市分布面积达7.3万hm2,食性广,取食莲藕、茭白、菱、水稻等水生经济作物,能用其强健的螯足剪断植物嫩茎,每年导致直接经济损失达700多万元。

堤坝打洞  危及农田、堤坝

“小龙虾”具有挖洞的习性,洞穴深度平均为0.5~0.8 m,直径0.05~0.12 m,有垂直洞也有水平洞,这些虾洞若是在田埂上,造成稻田走漏水,土壤肥力下降。据调查,一只0.025kg的“小龙虾”一年可打洞移土±0.0001m3,全市因虾洞走漏的水量就达100亿 kg。据实地观察和测量,发现垂直虾洞多于水平虾洞,“小龙虾”有钻旧洞的习性且旧洞多大于、深于新洞。

“小龙虾”可以离水上岸,长途跋涉到其他水域,其做穴打洞的习性对稻田的田埂具有很大的破坏性,洞穴深可达100 cm,直径可达9.2cm,在两水夹堤的危险堤段打洞或垸内堤坝上打洞,易形成管涌,严重危害湖区堤坝安全。

生物入侵  多度降低

“小龙虾”是洞庭湖湿地的外来入侵物种,由于其个体较大,适应性强,能忍受长达4个月的枯水期,繁殖率高,已形成单优势种群,压制、排挤或破坏本地物种,危及到本地物种的生存安全,影响入侵地生物多样性。调查发现,“小龙虾”入侵后,沼虾产量已大为减少。二是对养殖业的影响。“小龙虾”食性十分广泛,繁殖力强,建立优势种群的速度极快,对养殖业造成较大危害。一方面与鱼类争夺饵料,另一方面还取食鱼卵、鱼苗。珍珠养殖业主反映,“小龙虾”还危害幼蚌。

增加就业  促进经济

沅江市是典型的湿地,境内沟渠纵横,湖泊池塘星罗棋布,是“小龙虾”生长繁殖的理想场所。据走访、调查,沅江市仅有“小龙虾”的零星养殖,还没有大规模人工养殖,属自然繁殖。虽然如此,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小龙虾”的产量相当可观。据不完全统计,沅江市从事小龙虾捕捞、运输、销售、加工的从业人员有数千人。一个渔民使用围网一天可以捕捞堤防25~100kg,一个农民在垸内用麻籇一天也可捕捉到5~25kg,初步估算,沅江市的“小龙虾”产量达250万kg(鲜重),其中外运200万kg,内销50万kg,按6元/kg计算,总产值达1 500万元。由于没有养殖成本投资,除去捕捞和运输成本,仅此一项就可获利1 000多万元。“小龙虾”的捕捞、运输、加工已成为沅江市的新型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

多种措施  消除危害

要消除“小龙虾”生态入侵对沅江市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于莲藕、茭白、菱、芦苇等经济作物,可采用敌杀死杀灭。对于水产养殖,可在放养种苗前,用生石灰清塘,也可用敌杀死遍洒全塘。沅江市水面广阔,湖泊、池塘、沟渠众多,养殖“小龙虾”的条件得天独厚,进行规模养殖,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可以考虑从原产地引进小龙虾的天敌来抑制其种群数量。

“小龙虾”作为一个外来物种为沅江市的经济作出了贡献,有利也有弊。沅江市的水面面积大,河湖沟渠纵横,拥有大规模人工养殖的优越条件,大力发展人工养殖,拓展出一条养殖、加工(据介绍从“小龙虾”的外骨骼中提取的几丁质、甲壳素是很好的医药食品和工业的原料,附加值高)、销售的新产业,对于发展沅江经济、消除“小龙虾”生态入侵的负面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得意|沅江市第三中学,湖南 沅江

图片:文中图片由互联网提供,如有侵权,联系即删

来源:《湿地科学与管理》,2010,6(1):61-62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 站长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202001464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