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一篇发表在《地质学报》上的文章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称在我国辽宁发现了此前从未发现过的蜘蛛化石,它属于一种巨大且古老的蜘蛛,被命名为“Mongolarachne chaoyangensis”。但是今年还没过完,这个重大发现就成了“骗局”,所谓的蜘蛛竟然是被“动了手脚”的小龙虾。
这块颇有争议的化石,并非古生物学家发掘得来,而是从农民手中买下的,据出售化石的人所说,化石出自辽宁省锦州市西部的义县,论文的发表者根据这块化石得出了一系列结论,但是这些结论遭到了国内外其他研究者的质疑。
堪萨斯大学地质系教授保罗·塞尔登表示:“化石巨大且奇怪。”在拿到化石后,他第一反应便是,化石上的东西并不是蜘蛛,它的眼睛极大,而且有六条腿分节过多。根据塞尔登对化石的观察,所谓的蜘蛛化石确实有古老的部分,但是其上也有不少人为痕迹,包括水泥、油性涂料、胶等等。
在荧光显微镜下,化石显示出亮白色、亮蓝色、亮黄色和暗红色四个区域,亮白色是修补过的裂缝,亮蓝色是岩石的矿物成分,亮黄色是油性涂料,暗红色的部分最为特殊,是小龙虾的外壳残留,这种小龙虾化石在同时期地层中广泛存在。也就是说,有人为小龙虾画上了腿,制造出了蜘蛛化石。
伪造化石并不少见,那些专门从事化石造假的人,非常清楚什么样的化石能够卖个好价钱。他们基本上是在真的化石上做文章,就是利用一块较为常见的,或者其他动物的化石,经过处理将它“变”成另一块更为稀有的化石。他们的伪造技术相当娴熟,乍一看很难分得出真假。但是一旦仔细深入地研究,假化石往往就会露出马脚。
有趣的是,很少有人会伪造蜘蛛化石,也很少有研究者会基于假化石得出研究成果。可能年初发表论文的古生物学家并非蜘蛛专家,所以才出现了小龙虾成功冒充蜘蛛的事儿。
文物和化石一样,鉴定起来都很有难度,鉴定人需要亲眼见过大量的实物,积累丰富的经验,才能略有把握,没有任何人能做到鉴定准确率百分之百。
这个大乌龙现在终于水落石出了,曾经被命名为Mongolarachne chaoyangensis的蜘蛛化石已经被驳回了名称,回归了小龙虾的身份。虽然是“冒牌”,但小龙虾化石还是会被妥善保管,它或许能够成为警示,让研究者以及爱好者们在甄别化石时,时刻保持警惕和严谨。
你对这起“小龙虾冒充蜘蛛”化石案怎么看?
欢迎留言、分享、关注、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