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从种植上的收益可以说最近五年来是一年不如一年来了,属于农业的高光时刻已经很难再现了,从十四连增到16连丰,农民丰收的喜悦好像再也难重现了,在整个生活水平上升的今天,对于广大水稻种植户(籼稻区)卖粮食的价格可以说是连续降低了五年,相对粮食高光时刻一亩田最少要少收益300元。产量几乎没有什么增长,依旧维持在一平方一公斤(干计),干谷1300多斤,湿谷1500斤,也就是这个水平。小户基本上都消失了,种植大户种植合作社迎来了快速发展。
小龙虾迎来拐点,2020年何去何从,农民的路走向何方
粮价低要想转型很多人搭上养殖小龙虾这条快车道,新的赛道快速扩张中,小龙虾是可能是目前市场上唯一的一个家养的贵过野生的水产品种。可能是大家对小龙虾的误解太多,连续5年的面积快速扩张,2020年风停了,没有新的面积来支撑这个发展了,小龙虾价格好是靠市场和新养殖户双轮驱动的。风停了,几乎所有的在未来只能寄托于市场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尸横遍野未可知。曾经虾稻养殖户可以说80%的收益是来源于小虾,多年的老虾稻田养殖成品虾成功的案例很少。拥抱变化,钱没有那么好挣了。
农业永远是基础,水稻靠的是国家的政策保护,虾是市场经济的产物,重视水稻才能稳定的发展下去,农村承包土地已经都不便宜了,前期是水稻价格好,种植水稻能赚钱很大的提升了土地的租金,小龙虾价格好又进一步推升了土地的租金,还要什么能推升土地的租金暂时是看不到品种了。高价格租金的前提下,发挥土地的价值才能走下去,水稻一定要种植好,虾稻种植相对情况下除去成本是很难满足你的田的租金的,赚不赚钱说白了还是靠虾。市场环境变了只能养出的虾满足市场的需求才能生存,养出质量养出规格养出产量考验内功的时候来了,市场是无情的,希望这只致富虾能够好好的发展好,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这只发财虾。
现在无论干什么都是产能过剩,大田作物,玉米、黄豆这都成什么价格了,种植这些基本上就是亏本的,水稻今年也是产能过剩,价格一跌再跌,种什么都不赚钱,这很可悲,小龙虾发展的如火如荼还能看见一点年轻人来搞农业,没有利润还能支撑多久呢,未来谁种地呢?
当60后老去,土地还负载多少,空心化的农村走向何方,农业要交给机器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期待农业新的生产力的到来。
总之:2020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拖了国家的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