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介绍
来源与分布
小龙虾原产美国南部和墨西哥北部,20世纪30年代初,人们将其作为牛蛙饵料由美国移植到日本的本州,30年代末又由日本引入到中国,在南京附近地区生长繁殖,后沿长江流域自然扩散。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人们将其作为养殖对象引至异地,现已分布于我国十几个省市。
产量分析
1.小龙虾的分类学地位
淡水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简称(小)龙虾,是淡水鳌虾的一个种。分类上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鳌虾亚目、鳌虾科。
雌雄鉴别
小龙虾雌雄异体,雌雄个体的外形特征十分明显,容易鉴别,主要可通过以下两种方法鉴别:⑴雄虾第1、第2腹足演变为白色、钙质的管状交接器;雌虾第1腹足退化,第2腹足羽化;⑵雄虾的生殖孔开口在第5对步足的基部,雌虾的生殖孔则开口在第3对步足的基部;性成熟的雌虾腹部宽大,雄虾的腹部相对狭小一些。
2.小龙虾的生存环境要求
克氏原螯虾生存水温为1℃-40℃,生长水温为6℃以上,5 ℃水温仍能蜕壳、 4℃仍有觅食活动。最适生长水温为16-30℃。4-6月,9月底至10月是最适生长期。上半年的水温适合小龙虾生长。下半年高温期生长缓慢,死亡率高。水温超过30℃,成虾不蜕壳,纤毛虫暴发。
3.小龙虾的食性
4.掘洞习性、善攀爬
掘洞分为两种:一是躲避高温,稻虾养殖在6月中下旬开始陆续打洞;二是生殖洞,为繁殖虾苗做准备。
遇到水质环境恶化、天气突变等天气,小龙虾会上岸,需做好防逃措施。
5.蜕壳与生长
每次蜕壳-伴随着个体的增长;
幼体一般2-5天蜕皮一次(24℃-28℃)
青壳幼虾5-20天蜕皮一次,
性成熟后每年的蜕壳1次。5月份长至30克的个体营养不良、生态不佳时呈红褐色,当年不再蜕壳。
体长10厘米的个体蜕壳后体长可增加13%左右。
钙石
6.小龙虾繁殖
在天然环境条件下:需要6月龄达到性成熟,
性成熟时的体重多为20克以上,产卵群体中体重30克以上的个体占多数。
同龄亲虾中雄虾个体稍大于雌虾,自然群体中雌雄的性比接近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