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沙3月16日电 题:“云上春耕”奏响洞庭“稻虾圆舞曲”
新华社记者史卫燕、白田田
湖风吹拂,油菜花摇曳生姿。洞庭湖平原的春天生机盎然。稻田养虾,收入翻番,位于洞庭腹地的湖南省南县,近年来成为湖南最大的“稻虾县”。在这个特殊的春天,南县乡村田野中物联网“种田”“云上”授农技、网红“带货”,“云春耕”助力的稻虾产业今年有望携手迎来好收成。
物联网“种田”
“有了物联网,我们可以不再‘看天种地’。”在南县的金之香米业,技术负责人王敏正在办公室查看公司生态核心基地的情况:“土壤温度14.6℃,大气湿度81.8%,水盐是0mg/L,今天的天气和田里的水质很适合虾苗成长,但是水稻插秧还得再等等,土壤温度显示20℃时就可以开始了。”
位于洞庭湖腹地的南县历来被称作“鱼米之乡”。春耕之际,记者来到这里的田间地头,在乡村里处处可见小龙虾在水田的稻草埂间游曳嬉戏,轻巧的身姿如同跳起了“圆舞曲”。水稻为小龙虾提供微生物、野草、昆虫等天然饵料,小龙虾的排泄物则成为优质稻良好的生物肥。
近年来,南县以“水稻+”的模式建设生态农业,稻虾产业的规模和影响力位列全国三强。湖南省粮油产品质量监测中心的样品检测结果显示,南县稻虾米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食品卫生重金属含量等指标优势明显。
2019年,南县稻虾米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斩获食品行业类金质奖章。现在,南县精品稻虾米在市场上很受追捧。
“以前大米辛辛苦苦拖到米市上卖,也就两三元一斤,现在我们的企业去农户家收购稻虾米,普通品种的稻谷也能享受8元一斤的保底价,真正达到‘一亩稻虾助推一人脱贫’的效果。”南县县委书记李劲松告诉记者。
为了进一步擦亮南县稻虾米品牌,近年来当地引进物联网管理。
“有了这套系统,农民种田就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南县科工局驻企联络员伍万中说,“在疫情期间,物联网更是发挥了大作用,在家了解农田动态,根据数据为春耕备耕做好准备,有的大户还安装了自动化水位调节等装置,真正实现了‘足不出户,不误农时’。”
“云上”授农技
这段时间,南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童中全凭借“硬核知识”成了农户心中的最红的“网红”。
在县里的“洞庭虾网”助农网课中,他的“现在种田不能按照‘老黄历’了”,“水是苗的命,也是苗的病”等“金句”获得了种田人的“花式点赞”。他针对现在机器插秧和人工抛秧的播种特点、优质稻和传统品种抗倒伏能力存在的区别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更是受到农户热烈追捧,一堂课下来点击量达1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