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斤小龙虾滞销!村 “第一书记”带货1个月还是卖不掉!网友说...

   2020-04-21 网友投稿5180
核心提示:每年的春季都是小龙虾行情最好的时候,南京溧水区青锋村的龙虾养殖户赵双保也是这样盘算的。然而因为受到疫情和自家龙虾外观品相不佳的影响,老赵的龙虾一直“睡”在塘里。和他一起感到焦急的是村“第一书

每年的春季都是小龙虾行情最好的时候,南京溧水区青锋村的龙虾养殖户赵双保也是这样盘算的。然而因为受到疫情和自家龙虾外观品相不佳的影响,老赵的龙虾一直“睡”在塘里。和他一起感到焦急的是村“第一书记”桂力,依靠自己的关系,“带货”推销了快一个月,可是收效甚微。

无奈之下,这位村“第一书记”通过热线96096给扬子晚报打来了求助电话:请大伙儿来帮老赵销龙虾。

再不出塘,塘里万斤龙虾就要血本无归了

2018年初次投资龙虾养殖,溧水青锋村的赵双保赚到了钱,于是扩大了投入,又在村里增加了龙虾养殖规模,盘算着能够给身有残疾的妻子和刚刚出生的二宝改善生活。然而去年不佳的龙虾行情加之今年的疫情影响,将老赵的憧憬无情击碎。      

上周四,记者来到了青锋村老赵的塘口,愁眉不展的老赵正望着塘口发呆。他说,前期建塘口、引进虾苗就投入了60多万元,而每年仅人工和饲料又得至少投入七八万,如今早已应该出塘的龙虾还赖在塘里,饲料成本就在不停增加,让他感到非常痛苦。而更让老赵担心的是,小龙虾的寿命只有一两年,现在塘口里能上市的是去年的虾,再过一两个月天热起来,这批虾就要死了。

老赵养殖的小龙虾

村“第一书记”当推销员,小龙虾还是卖不掉

眼瞅着村民老赵的困难,今年从南京旅游集团挂职到溧水青锋村的“第一书记”桂力,3月初到老赵的塘口了解情况后,也跟着着急起来,他利用自己的酒店资源帮老赵“带货”。

桂力说,老赵在村里承包了11个塘口、有近百亩小龙虾,产量超过万斤,如果卖不掉的话损失很大。另外,他又是村里建档立卡的低收入农户,家中妻子残疾不能参加劳动,平时近百亩的塘口全靠他一个人忙碌,上市旺季才不得不雇个人帮忙。眼下这种滞销的情况,给这个低收入家庭带来很大的压力。

为了帮赵双保把小龙虾卖出去,桂力当起了临时推销员。3月中旬,他拿着塘里的小龙虾样本向南京主城区的星级酒店推销。不过,跑了好几家酒店、餐厅之后收效甚微:餐饮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餐厅担心小龙虾成本高、销量差,不愿意收购。

龙虾滞销主要有两个原因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老赵的龙虾滞销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老赵的龙虾外壳偏红黑色,并不是现在主流需求的“青壳龙虾”;二是老赵原来的销路就靠“经纪人”到塘口收货,今年受到疫情影响,来塘口的“经纪人”少了,也让龙虾难卖。      

“尽管老赵的龙虾卖相不好,但是他的虾子喂的是玉米大豆等饲料,水质干净,不使用农药,吃起来绝对安全放心,品质、口感没问题。”“第一书记”桂力现场拿起一只龙虾向记者吆喝起来。

他说,最近看到大家吃小龙虾的热情又回来了,希望能通过媒体的力量,把赵双保的近百亩小龙虾销出去,让他能收回些成本。

另外老赵还有一个心愿,就是等到这批龙虾卖出去后,要找银行贷款,把塘口好好升个级。因为有农技专家上门考察后告诉老赵,他的塘口池水浅、水草多,导致虾颜色比较深,身上有泥沙。

农技专家为他支招,深挖池塘,小龙虾品相上去了,即使价格高还会有人争着买。同时,夏秋季再放一批青虾苗和鱼苗,刚好冬季上市,塘口的效益能增加不少。老赵另一个希望就是农业部门和银行部门也能帮助他申请一下贴息贷款,让他有资金对塘口进行升级改造,来年还是要适应市场需求卖“青壳龙虾”。

老赵和书记桂力商量着给塘口升级。

网友评论

有不少网友表示:价格可能是一个因素

还有网友表示:直接上链接吧,买!

来源 |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郁 刘丽媛/文;杨泽华/视频  综合新浪微博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 站长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商业解决方案  |  信息咨询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