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新闻里说,小龙虾价格跌到几块钱一斤。但附近的饭店仍然是128一份,实在吃不起。趁周末就打算改善下伙食。然后骑着电动车跑了一圈,发现这个事情真是比较诡异。
我们这边的菜市场去年被拆走,买菜基本靠商场生鲜超市,小龙虾的价格么。7元一斤的小龙虾我是找不到的。
特价。19.8元,剥虾头、扯虾线什么都不管
远一点有个水产市场,我也去了一趟,10元一斤。
回来路上有个小菜市场,一问,最便宜的,26元三斤,这个才和新闻里的价格有点接近。
这种区别定位是个有意思的经济现象。经济学中有个重要概念“价格歧视”,主要是说:根据购买人的消费能力不同、身份及社会地位不同、购买量与地理位置的不同、收取不同的价格,我们简单理解就是区别定价。虽然都是同样的小龙虾,饭店、超市、批发市场形成了各种定价策略。饭店出售的是味道与服务,不管成本多少,也不用降价,128也有人来吃。批发市场愿意走量,按需求量定价,也就是买得越多越便宜。很像我们的电商走量,也很正常。
真正的问题在超市,超市是垄断性的,许多地方想方设法引入大型商场来投资,来搞活经济,而这些商场进来的条件就是消灭菜市场。因为菜市场是一种完全竞争性的市场,这类市场的信息几乎完全透明、产品没有差异性、消费者可以从一个厂商迅速转移到另一个厂商——推贩基本没有价格的制定权力,也不存在价格歧视的可能。你稍微涨价,马上卖不动了。
超市却是垄断型的。根据消费者区别定价,消费者没有议价权,觉得贵你也得吃菜,嫌贵你也得忍着。小龙虾就是这个原因,明明市场上只要几块钱了,他们还厚颜无耻的写上:特价19.8。基本的清理服务也不提供,爱买不买。
超市对于城市而言,可能提高了城市形象,改善了市容市貌,但对于老百姓而言,超市带来了好处少得可怜,还增加了很大的生活成本。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这方面,城市管理者应该多方面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