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赶紧给村里打电话描述了现场损失情况,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一方面安慰我不要着急,一方面立即帮我联系了保险公司到受灾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勘察过程中,想起这些天在大雨中积极抗击此次台风和挽救稻虾田地的举措,我的眼泪多次在眼眶里打转,在大自然的面前,我们人类是多么的渺小啊,再多的努力,终究抵挡不住一次天灾。所幸,查勘人员也结合实际受损情况给我拟定了受灾查勘表,将受灾的稻子亩数和覆盖面积记录了下来,并且拍摄了许多受灾照片,最终,补偿了我一部分损失。 时间:2019年 3月 坚持到底,重拾信心再出发 2018年那场台风过后,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来到我家查看受灾情况,他们帮助我想办法争取到了政策资金,让我减少了受灾损失,也让我有勇气继续干下去。就这样,2019年3月,我又重新鼓起了勇气,继续发展稻虾共养产业。
据我了解,周边县区很多乡镇很多群众也都发展了稻虾共养产业,俗话说“物以稀为贵”,由于新种养大户过多,导致虾苗价格一路上涨,基本稳定在38元每斤。在新种养大户投资成本增加的情况下,而我由于前期的稻虾养殖田地有虾苗基础,因此在虾苗投入成本上花费较少,这样一来我的优势比较明显。再加上已经有了前面的教训,我又对虾田进行了田埂增高和边沟整治,自己也整天在田地对虾苗的生长习性进行研究,基本掌握了诀窍,相信到了今年龙虾上市的时候,日入千元不是梦。 时间:2020年 5月 我拥有了自己的商标“西施洞” 2019年,我养的虾不仅口味好、产量也高,价格一直卖的不错,再加上无污染的虾稻的质量都超出了预期。一年多下来,不仅回了本,还增收了10多万元。在我的带动下,现在我们村里稻田养虾面积已经达到了3000多亩。“现在想想,除了我个人的奋斗外,更多的是乘上了国家扶贫政策的东风,当然,也要感谢驻村扶贫工作队,他们从市里来到我们村里,条件艰苦不说,为我们贫困户脱贫和村里的发展操碎了心。”
鉴于当前市场上绿色、环保的虾稻米深受消费者青睐,我心想如果我田间的虾稻全部有了自己的品牌然后经过加工包装,有好的销售渠道,这样的虾稻大米不愁卖不出好价钱,相比单单出售虾稻利润要高出不少。经过一番思考之后,我决定给自己的品牌命名“西施洞”。这主要是因为我们村部附近原先有个洞的老地名叫做“西施洞”,比较接地气,当地人一听就知道。
2020年5月,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我首先在当地工商所注册了“西施洞”家庭农场,办理了营业执照,然后又通过网络平台委托公司注册了“西施洞”商标,希望我们不打农药无污染的稻虾大米今年也能有个好收成。并且,我还听说最近扶贫工作队和村里正在想办法建龙虾交易市场,如果建好了,我们村里的小龙虾就能通过网络销售到全国各地,相信到那时,我们人民群众的稻田养虾收入就会更高了,我期待着那一天的早日到来,也期待着越来越多的父老乡亲向我一样走上脱贫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