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的山泉水,流过家门前。飘香的桂花香,滋润我家园。这是六安人人会唱的《美丽六安》之歌。
六安,位于安徽西部,大别山北麓,地控江淮。境内淮河流域面积11926平方公里,长江流域面积3064平方公里。河渠纵横,水库湖泊众多,总蓄水量达90亿m³。拥有得天独厚的稻渔综合种养的地理环境和生态优势,发展潜力巨大。
六安稻虾全省领先
六安稻虾综合种养的快速发展,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顶层设计的结晶。指明以“政府引导、企业带动、示范推动、大户联动、农户参与”的发展思路;构建沿淮河、沿城东城西两湖“稻渔综合种养带”和环淠史杭水利枢纽灌区“稻渔综合种养区”实施重点布局的科学规划和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扶持措施。2015年全市稻虾种养面积仅2.8万亩,随后呈爆发式增长,2018年种养面积跃居全省第一,2020年成为全省首个突破百万亩的大市,2022年再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7.6万亩,累计达133.6万亩。目前,全市已建成稻虾种养万亩示范区13个、千亩示范片56个、百亩示范点1579个。创建龙虾苗种繁育示范基地24个,产地集散市场48个,小龙虾加工企业6家。稻虾种养已成为六安农民增收的重要农业特色产业。
科技创新 稻虾产业迎新春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六安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 “两强一增”行动计划的决策部署,全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以江淮小龙虾产业集群项目为契机,狠抓稻虾种养特色产业提档升级,积极推进稻虾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大力推广“3.0稻田综合种养高效技术”。 以“亩均论英雄”进一步激励农民增收水平。
霍邱县王截流乡军台村属沿淮行蓄洪区,为改变传统的散乱种养不利于管理的影响,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实现连片改造整治,建立了5个核心高标准养殖示范片。再利用广袤平坦肥沃的田野和丰富优质的水资源,积极吸纳农民返乡创业,2021年发展稻虾种养13000亩,龙虾产品远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大中城市,年综合产值达8000万元。
金安区木南农业示范园种养大户徐东亚,是一位来自阜阳的汉子,因为看中了六安优质的水资源和浓厚的人情味,拖家带口来六安买了房安了家,承包水田310亩,采取“种养繁一体化”、“繁养分离”、“一稻两虾” 种养技术融合 ,开展自繁自育杂交育种。2022年每亩出售虾苗50kg,商品成虾200kg,亩均龙虾纯收入达7500元;预计年终亩均虾田米纯收入可达3000元,合计亩均稻虾纯收入实现1万元以上。
稻虾种养技术创新成果转化, 用足时空、互利共生,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经济效益显着,为全市稻渔综合种养跨越式发展夯实基础。
产业融合 “六安龙虾”展活力
2019年“六安龙虾”载入《六安年鉴》,“六安龙虾”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国家工商局初审、“皖六泉水”龙虾和虾田稻米公共商标已申报国家工商局。“六安龙虾纪实”大型推介宣传活动走进各大媒体,每年一届六安市小龙虾逍夏节深受广大龙虾消费爱好者的欢心,六安泉水龙虾已成为消费者的青睐商品。疫情封控打破了原有小龙虾销售路径,团购、直播、摆摊带领六安小龙虾游走于各大线上线下新渠道。
六安龙虾加工业旭日东升,加工产量逐年提升,年加工产能已达8万吨,产品出口远销欧美日韩,出口收入位居全省首位。为了解决小龙虾“季节性”单一痛点,六安龙虾走弯道超车,从口味“小龙虾”走向尝试“含龙虾”食品之路。比如,小龙虾酱料等。把“小龙虾”单品变成“小龙虾”元素。
悠悠的山泉水源远流长,美丽的淠史杭川流不息。天时地利的资源优势为六安稻虾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新理念新科技驱动着传统的稻田养鱼发生深刻变革,六安稻虾产业高质量发展正加速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冯毅)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