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在中国十分火爆,几乎每个夜市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是当之无愧的宵夜之王,但其实小龙虾并不是中国原产的物种,而是从美国南部的路易斯安那州引进的。
说起路易斯安那州,大家可能不熟悉,不过提起那里的一座城市——新奥尔良,相信很多人就会恍然大悟了,一个烤鸡翅的地方。
当然,那里除了鸡翅,还盛行一种流传了两百年的美食——小龙虾。
路易斯安那州人吃小龙虾,是有他的地理原因的。
美国南部临海,地形多沼泽湖泊,路易斯安那州正是这么一个水域面积广阔的地方。
而一望无垠的湖沼,正是小龙虾的乐土。水鸟、鲶鱼、水蛇……这些小龙虾明面上的天敌,对其数量的遏制作用几乎为零,能抗衡它们的,也只有人类了。
路易斯安那州人对小龙虾的热爱,其实不逊色于中国老百姓,小龙虾同样被吃得要靠养殖才能供应得上。
与中国稻田养虾的模式不同,路易斯安那州因为地广人稀,当地人采取的是散养的方式,直接在圈定的一大片沼泽或者湖泊中放养虾苗,等长成后再捕捞。这样小龙虾的活动范围更加宽阔,食物来源更加多样,水质也更加清澈,成熟后的品质是极高的。
每年三月,路易斯安那州的虾农就会穿上肥大的防水背带裤,开船到湖里,取出前一天下的虾笼。这种虾笼呈漏斗状,大的一头不开口放在湖底,小的一头开口朝上,笼里放些猪肝类的饵料。小龙虾被腥味吸引,从小的那头爬进笼里,就被困在了里面,原理大概和吞电灯泡类似吧。
小龙虾上岸后会经过流水线的清洗,打包,然后送上人们的餐桌。
小龙虾爬上中国人的餐桌,只有十几年的历史,但是在路易斯安那州人的餐桌上占据的时间,却是整整两个世纪。
这几乎和美国成立的时间一样,这也就注定了,路易斯安那州的小龙虾文化,拥有美国饮食文化最大的特点——粗犷。
美国人煮小龙虾,是没有繁杂的工序的。土豆、玉米、蘑菇熬一锅高汤,几十斤的小龙虾洗干净后往里一倒,盖上锅盖煮6分钟,出锅,吃之前撒上一把卡疆粉(类似中国的胡椒粉和十三香),废话少说,开吃。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装小龙虾的容器也独具特色,不是碗碟,也不是盆,竟然是一艘废弃的小船。小船清洗晾干,架在桌上,舢板上铺一张报纸,纸上就是倾泻如山的小龙虾,第一次看见这幅场景的人,往往都会被震撼到。
路易斯安那人吃小龙虾,用一个“嗑”字形容,是极其恰当的。
一是吃得快,干脆地扭掉虾头,揪住虾壳,一剥一挤,虾仁就到了口中,也就一两秒的事,钳子、虾头黄惯例是扔掉的,嫌吃起来太麻烦。
二是太放松,当地人用小船装虾,你要是坐着吃,那只能看到船舷,想抓到虾,必须得站着。一群亲朋好友站在一起,说说笑笑,手上还剥着虾子往嘴里送,你想想,跟中国人嗑瓜子,是不是一个样。
除了这种小型的家庭派对,每年五月,州南的小城罗布里奇还会举办一个大型的小龙虾狂欢节,慕名而来的游客超过七万人。节日里除了免不了的小龙虾大胃王比赛之外,还会出现一种很诙谐的舞稻——小龙虾舞。这是当地的虾农流传出来的一种舞蹈,广场上,人们支棱起双臂,在欢快激烈的爵士乐曲中,模仿着小龙虾的样子踏步而行,扭动起舞,充满了质朴而又热烈的风情。
这就是路易斯安那州,小龙虾的故乡,一个有着小龙虾般火辣热情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