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奇异环足虾
奇异环足虾。淡水小龙虾化石,是热河生物群中一类较大型的无嵴椎动物。属于螯虾亚目(Astacida)环足虾科古蛄属。这个可能是最早的小龙虾的先祖。
而在新时期时代遗址中,人们就已经发现了先祖捕捉食用小龙虾的痕迹。
但是在后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种形象奇特的生物,一直被人认为是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的神药,例如像亚里士多德等诸多名人也坚信不疑
不过我真的怀疑,那时候的古希腊人是不是已经开始借用小龙虾的药效开始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了?
2
1755大驱逐
1755年至1764年这段时间里,在阿卡迪亚地区,英国人把不愿意宣誓为英国战斗的阿卡迪亚人押送到南方十三个殖民地或送回法国。
后来很多在十三个殖民地的阿卡迪亚人慢慢往南迁,在西班牙统治下的路易西安纳定居。
再后来英国人允许一些阿卡迪亚人回到阿卡迪亚去,但却规定他们只能散居在王室港和格朗普雷以外的地方。
而另一部分留在路易西安纳的阿卡迪亚人,则与当地其他族群的人通婚,慢慢地演化成“卡津人”(Cajun)。
画面还是回到1755年,当阿卡迪亚人筚路蓝缕来到了现在路易西安纳州,他们发现当地印第安土着会用芦苇串上鹿肉,插入水中,过一会拿起芦苇,就能收获附着在上面的生物,一种长得很像缩小版的波士顿龙虾的生物。
第一个阿卡迪亚人和小龙虾四目相对的那一刻起
一场小龙虾百年史才算正式开始
3
卡津小龙虾
德州没有什么扒鸡,土耳其也不怎么卖烤肉,新奥尔良烤翅也只是肯德基里比较有名,真正的路易西安纳州里的新奥尔良只有吃不完的小龙虾。
这个以烤翅着名的城市,其实最有名的风味应该是卡津(Cajun)风味的小龙虾。
而卡津人,正是这风味的传播大使和传承者
卡津美食的特点是乡村菜:料理简单、食材新鲜、大量利用猪肉与海鲜。由于许多卡津人居住在新奥尔良周围地区,也有人笼统地将卡津菜与当地其他类似风味的菜比如克里奥尔菜(Creole Food)统称为新奥尔良菜。(摘自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的博客《卡津人与卡津美食》)
按照当地的传统,卡津风味的小龙虾首先必须要煮,大铁锅里装满水,依次加入芥菜籽,芫荽籽,五香粉,月桂叶和黑胡椒的调料包,两大瓶柠檬汁,以及一桶包括了红椒、辣尖椒、盐、姜蒜粉的卡疆调料。然后才是小龙虾,这些鲜活的小龙虾唿啦被倒进大铁桶,加上土豆、玉米和红肠,十分钟之后就熟了。(配方来自纪录片《Ugly Delicious》)
这种只要加入了调味料和小龙虾,并将玉米、土豆扔进去煮熟拿个船桨搅拌一下,再过滤汤汁倒在桌上就能食用的小龙虾,让大米利坚人民在吃的时候感受到了自由,也让卡津人祭奠了他们筚路蓝缕的先祖,可谓是一举两得。
而在距离新奥尔良500多公里外的休斯顿,越南法裔发明的蒜香黄油口味小龙虾颠覆了卡津人长期保持的龙虾烹饪传统。
在经过炖煮后,这些越南的法裔,用黄油、大蒜、辣椒粉、黑胡椒等对小龙虾再进行炒制,鲜美的小龙虾在外壳上挂上一层口感丰富的酱汁
食用前的必备仪式是先嘬虾壳,徒手拆虾和最后的吮吸手指。层次丰富的口感和鲜甜的小龙虾刺激着味蕾,比卡津小龙虾更为豪放、自由的吃法,也深得人心。
就在美国人民对小龙虾那个派系更好吃吵闹个不停的时候,神秘的东方却在积蓄着力量默默的发生着改变。
4
龙虾的西进运动
19世纪,日本尝试使用繁殖率极高的小龙虾代替牛蛙的饲料,用来降低饲养成本,他们从夏威夷带回了20只小龙虾活体,并打出了“以美国人的主食小龙虾为饲料,我们的牛蛙一级棒”的广告语。
结果,牛蛙棒不棒已经没有人记住了,但是美国引进的小龙虾那是敲棒的!没多久就在日本大量繁殖开来,严重影响了日本的生态环境。
当然它在日本也是有高光时刻的
在日本大正天皇1915年登基时,为向外国宾客展现实力,专门从北海道运来小龙虾款待各国首脑。为让西方各国首脑在日本国宴上吃到当时西方人才吃的小龙虾,并因此觉得日本是世界一等国家,日本不惜动用驻北海道的军队去抓小龙虾。
哪怕时至今日,我们去北海道的阿寒湖附近还是能找到贩卖小龙虾意面和忌廉汤的老店。
5
东方珍珠港
1929年-1930年左右,小龙虾正式登陆于南京,它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和适应力,随意的在乡野之间大量繁殖,被视为害虫,当然偶尔还充当鸡鸭鹅猪的饲料。
可作为带有神农血统的中国人,面对没吃过,会动看起来又能吃的东西,总是喜欢去煮上一煮,不过水煮加盐的方式并没有打动中国人的味蕾,毕竟最初的小龙虾肉柴且腥。
改革春风吹满地,中国人民真争气,在有着东方珍珠港之称的安徽蚌埠,这个把小龙虾叫做蚂虾的皖北小城里,在南山路集贸市场,这里神仙云集,什么虾圣,虾仙,虾王,虾霸,大约20多个路边摊,生意做出奇的一致:油爆蚂虾。
逐渐的这条街就被称为蚂虾街,而在当时蚂虾街可以算得上是整个华东最大的小龙虾集散地和消费市场。
那时候什么十三香、油焖、麻小、等口味都还在萌芽阶段,蚌埠蚂虾街的油炸小龙虾可以说是夜宵小龙虾的鼻祖。
但是由于后期的混乱经营,醉酒打架斗殴,甚至闹出了任人命,蚂虾街被管理整治,逐渐的没落了。
6
盱眙十三香
又有多少人知道,当初徐建忠发明的十三香是用来烧田螺的呢?
当年在盱眙老影剧院门口,有一名卖田螺的瞎子,从徐建忠的调料行购买了他秘制的十三香用于烧田螺,做出来效果甚好,一个小小的摊位,当时每天可以卖田螺500斤。
爆红的生意,引起了三元饭店,王学礼的注意,在经过多次尝试后,王学礼将十三香用于小龙虾的烹饪中,从此一炮而红,附近的城市食客都慕名而来,三元饭店顾客盈门,很快在南京四牌楼开起了分店,许建忠龙虾调料的名声也随着三元饭店传播开来。
7
随着中国经济的繁荣复苏,夜间的娱乐活动自然也多了起来,在这样的风头上,小龙虾凭借着一把秘制十三香迎风起飞,席卷全国,又在天南海北诸多老餮的奇思妙想中衍生出的各种口味巩固其江湖地位。
湖南岳阳出现了天保虾尾;长沙出现了口味虾;湖北潜江研发出的油焖;北京簋街,当年快要没落的时候,凭借着麻辣小龙虾,恢复了生机。
时至今日,麻辣、香辣、蒜蓉、红烧、清蒸、焗烤、爆炒、冰镇、油炸、干煸、白灼、卤水、椒盐、葱爆、五香、水煮、茄汁、糟卤等等口味在中国被研发出来,用于小龙虾Q弹鲜嫩的肉上。
谁能想到,当初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的克氏原螯虾,竟然被吃到要靠养殖来留存?
让我们回到南京,这个小龙虾初次登陆中国的地方。如今的金陵城里,热河路的李先生或许还没恋爱,但是金陵的鸭子却不在孤单,因为如今不能活着走出南京的不再只有它们了。
还有来自北美——中国外来生物入侵史上最失败的物种之一:克氏原螯虾,虾建国同志。
夏天就要过去了,路易西安纳州卡津风味和黄油蒜香还在吵个不停;日本的阿寒湖旁的龙虾忌廉汤还在吟唱着俳句;瑞典人正在把莳萝和小龙虾一起煮着。
而在中国的夜宵摊上,各种口味的小龙虾和冰啤酒统一夏天所有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