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搭配啤酒的夜宵神器,小龙虾近年来成为“网红”,产量和消费额一路飞涨。然而,随着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以及我国部分地区洪涝灾害不断,关于小龙虾食品安全的争议也越来越多。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对食品消费者和从业人员的相关提示》,其中特别提到了小龙虾的安全消费问题,并明确提示消费者要从正规渠道购买鲜活小龙虾,在烹饪时注意清洗和烧熟煮透即可放心食用。
担心“吃坏肚子”,是普通消费者平日里消费小龙虾时的核心痛点。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9)》,湖北地区的产量约占到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今年年初,湖北爆发新冠肺炎疫情;步入6月,龙虾主产地所在的长江中下游及太湖、鄱阳湖等水系,又迎来持续的强降雨。这些因素给小龙虾生产、运输和消费带来较大冲击,特别是在消费者比较关注的食品安全方面,洪涝灾害带来的水域污染会加重生长在其中的小龙虾周身带有的脏污,再叠加疫情风险,如果消费者误食来历不明的小龙虾,很容易引发和加重疾病。
针对小龙虾的安全隐患,京东平台上的小龙虾采用产地直供模式,得益于京东生鲜此前大力投入建立起的产品溯源体系,从源头水库到自营控货实现全程把控,相当于是为平台上销售的每一件商品配了一张“身份证”,在商品流通的每一个环节,从生产加工、检验到流通销售,都会被第三方查验、记录身份证信息,从而做到流通全程透明可追溯,打通了产地、物流、销售的通道,让产品更加安全、优质、可靠。618年中大促期间,小龙虾仅仅一小时就卖出30万只,不仅为占据全国小龙虾产量“半壁江山”的湖北产区按下销售“加速键”,也为消费者带来更方便的生鲜购物体验。
此外,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针对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食品安全卫生及检测问题,京东生鲜自疫情以来便开展了“0死角管控”行动,前后投入早已超亿元,全部用于包括小龙虾在内的生鲜品类、库房和线下店员工的全员定期核酸检测上。目前已经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武汉、南京、杭州、郑州、济南、哈尔滨、西安等全部生鲜仓区域,确保消费者口中的“每一口”食物的都能吃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