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夏天的夜,除了明月清风,
还有就是小龙虾的香味~
但吃小龙虾其实还挺危险的,
你知道吗?
66岁的刘大爷是我市繁昌县居民,平时喜欢喝点酒。近日,刘大爷去逛菜市场买了2斤小龙虾,回家后把虾刷洗干净,去头、剪鳃、拔虾线,下锅放油红烧。30分钟后起锅,一家人吃了个晚饭。
晚上6点吃的虾,到了第二天凌晨1点,刘大爷觉得浑身不对劲了。“到处像针扎一样疼,又酸又没劲,我想拿杯子喝水都拿不住。”老伴赶紧拨打120送到了市区医院,急诊值班医生确认他是得了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直接原因应该就是食用小龙虾。
刘大爷在医院住了4天后出院,床位费、医药费等加起来花了4000多元。回想起来,老爷子很是懊悔,“那天晚上,我真正也就吃了3只虾,同桌别人都没事,就我犯病了,花钱不说还受了罪”。
刘大爷并不是个案,实际上,记者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确实有极少数人会在食用小龙虾后24小时内出现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今年7月份以来,我市已监测到散发病例40余例。
“哈夫病”发现有年头
确切病因仍无定论
据介绍,1924年,国际上首次报道了国外因食用水产品导致的不明原因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因发生在波罗的海沿岸哈夫地区,称之为哈夫病。80多年来,在地中海地区、美国、巴西、中国均有发生,多与食用淡水鳕鱼或小龙虾等食品有关。
哈夫病的确切病因,目前仍没有定论。研究显示,哈夫病病人经及时治疗绝大多数恢复较快,症状通常在2-3天内消退,预后良好;症状较轻者,不经治疗即可自愈。
但是仍不能掉以轻心,对于芜湖今夏出现的情况,公共卫生科的专家提出了几点高风险因素,一是非养殖的野生虾;二是烹饪时间较短或方式不当;三是要留意发病时间,潜伏期多在5-7小时。
进食有度
选择养殖虾
针对这种疾病,疾控中心公共卫生科的专家提醒,市民不要在街头流动摊点购买小龙虾,不要自行到江边或河沟捕捞野生龙虾进食,也不要购买非养殖的龙虾。如洪水期间接触江水,未进行有效防护还存在感染血吸虫的风险。
龙虾吃前建议先在清水里养24-36小时,使其吐净体内泥沙等杂质。加工时,两腮的脏东西要清除,细爪要剪掉,用刷子洗净其身体上的脏东西,再用清水冲洗2-3次。
小龙虾吸附能力特别强,当它吸附重金属元素后,头部会自然产生一个“囊”把重金属包裹起来。而且,龙虾的头部最易积聚寄生虫,所以烹饪前要去头,烧熟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