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8月27日讯(通讯员 陈诗逸)近年来,小龙虾因色泽红亮,质地滑嫩,口感鲜香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堪称“夜宵必备食品”。文成县黄坦镇曾经是温州生猪养殖后备区,也是浙南闽北最大的生猪养殖基地。为保护温州500万人民的大水缸,该镇重拳整治畜禽养殖,斩断“最大污染源”,生猪养殖转成水产养殖,勇闯致富路。为此,文成县税务局积极关注黄坦镇转产转业新路子,创新服务措施,托起疫情后的产业脱贫梦想。
政策礼包作“必备家具”
“今年因为疫情,养殖进度受到了一定影响。”温州潮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曹慧诚说道,“但因此税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对于我们来说是个利好消息。”据了解,在黄坦镇严本村国有农场内,建立起了浙南唯一的澳洲淡水龙虾育苗基地,而室外养殖场一期则设立在济下村,把原本荒废的30多亩稻田变成虾田,每亩6000尾虾苗,预计产能一万斤。文成县税务局将辅导工作前置,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结合实际编制了《税收优惠与实操一本通》,包含政策依据、办理流程等模块,将抽象的税收政策转变成通俗易懂、形式新颖的辅导课件,同时组织骨干成员,深入黄坦镇济下村,为牵头的重点企业进行政策讲解,为小龙虾产业的“开枝散叶”奠基,增强脱贫地区的“造血功能”。
村民农户当“亲密家人”
“这几年文成县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感受最深的还是税务同志们的服务,他们带来的各项税费优惠政策,预计收获期能让我们减税万余元,养殖小龙虾的前景还是非常可观的。”曹慧诚高兴地说道。文成县局以以税惠农,以税兴农为己任,通过征纳沟通平台、微信群等对合作社进行政策推送、提示提醒,扩大宣传覆盖面,安排业务专员答疑解惑,不遗余力落实政策,让一场场减税降费细雨润泽山村,催熟扶贫果实。“税费优惠政策给我们的发展注入底气,进而让更多乡亲们有了就业岗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也可以得到解决。”驻村干部陈崇茂介绍道。据悉,在“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合作模式带动下,随着小龙虾产业的发展向好,为村民提供了灵活就业的机会。
数据匹配是“智能家居”
澳洲淡水龙虾相较本地小龙虾个头更大、更加干净卫生,在网上的市场价达到了80元一斤。“现在我们的小龙虾产业刚起步,销路还不稳定,同时也受到疫情影响,说实话还挺担心辛苦养出来的小龙虾卖不出去呢。”一位养殖户谈道。好酒也怕巷子深,对此,除了温州潮龙农业有限公司推出的兜底办法外,文成县税务局通过走访,第一时间了解当地小龙虾的养殖情况,尝试通过分析以“金三”系统和税收征纳沟通平台为基础的资源池,打通龙虾养殖户产销链,挖掘线上电商企业,实现精准对接,抓住内外销市场的红火机遇,打响小龙虾产业第一炮。
“下一步,我们会在小龙虾收获期,积极对接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引导农户在临时疏导点摆摊经营,这样既扩大了散户们销路,也对黄坦镇小龙虾产业有一个宣传作用。”文成县税务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