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亲虾池的冬季管理
随着气温的降低,小龙虾亲虾陆续进入洞穴中越冬,在冬季池塘中,既有洞穴中的抱卵虾或者将要产卵的亲虾,还有已经孵化膜并离开母体的幼虾,还有产后亲虾,应该有针对性的做好管理工作,提高幼虾和抱卵虾的存活率。
(1)保持适当的肥料和水分,稳定透明度
冬季,提高土池中幼虾的成活率的主要措施是保持池水适当的肥度,培养和维持土池应有的饵料生物数量。保持适当的肥水,应重视两个关键点。
①掌握施肥时间
冬季水温较低,各种细菌活性减慢,有机肥料分解成营养素肥水的作用减弱或停止,大量投放有机肥,不仅不能起到肥水的作用,还可能造成春季水质太肥,各种有害物质含量过高。因此,要想保持土池冬季也能有满意的肥水,必须在细菌还有旺盛活动的水温下投放有机肥,一般在9月下旬到10月上旬之间投放有机肥。
②肥料品种和数量
鸡粪、猪粪、牛粪和其他品种有机肥,均含有多种营养元素,都可起到肥水作用。但是由于各种动物消化方法和消化能力的不同,这些动物排泄物中所含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组成和含量也不同,肥水效果差异较大。实践证明,大型养猪场的猪粪肥效中等,小龙虾繁育池塘使用效果较好。使用猪粪肥水,不仅具有肥水快、肥效持久的优点,而且能避免透明度太小影响水草光合作用。从施用基肥的基础上,10月初视水色每亩追施150-200公斤。采用兑水沿着池边泼洒的方法,可以加速肥水的速度。当然,使用粪肥必须提前发酵成熟。
(2)维持洞穴温度,提高亲虾越冬成活率
冬季池塘的堤梗上有大量的亲虾洞穴,虾在寒冷的天气下经常大量死亡。根据不同的生产计划,有两种方法可以保证亲虾在洞穴中的存活率:一是提早育苗或正常育苗的池塘,应保持池塘水位稳定,水位稳定的池塘小龙虾亲虾冬眠的洞穴始终处在0℃以上,亲虾的成活率较高。
另一种是人为降低水位,延缓小龙虾繁育时间的池塘,应在气温降到0℃前,在小龙虾洞穴上覆盖稻草帘等柔软的植物秸秆,以增加小龙虾洞穴的温度,防止小龙虾在0℃以下的时因裸露在空气中而被冻死。完全排干池水的繁殖池还要防止老鼠、黄鼠狼侵害洞穴中的小龙虾。
2.亲虾池的春季管理
(1)适时调整水位
春季,当水温升高到10摄氏度以上时,洞穴里的小龙虾会逐渐醒来,陆续出来寻找食物,尤其是生活在水位线附近的小龙虾亲虾,首先感受到了温度的变化,并率先在洞生活。因此,可以根据苗种生产计划,有意识地提高池塘水位,迫使小龙虾全部从洞里出来,加快受精卵的孵化进程。
同时可以降低水位,延缓小龙虾出洞生活,减缓受精卵的孵化速度。专门的苗种繁育场,一般采用加高水位30厘米并维持5-7天,这样育成的小龙虾苗种规格大小相对整齐;与荷藕池配套的池塘一般是降低水位,人为地制造池塘恶劣的环境,延缓小龙虾受精卵的孵化速度。
(2)提早投喂
越冬后期,池塘水温逐渐上升,池中小龙虾幼虾的活动增加,应根据池塘的水色和幼虾密度尽早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一般水温在9℃以上时,就可投加少量破碎的小龙虾饲料或白对虾幼虾饲料,投喂量为2-3天1次,每亩池塘投喂1.5-2公斤。当水温稳定在15℃以上时,开始正常的苗种喂养。提早投喂人工饲料,可以驯化小龙虾幼虾摄食人工饲料,为春季的苗种强化培育打下基础。
(3)产后亲虾及时捕捞
当仔虾离开母体后,亲虾出洞正常觅食,为了防止产后亲虾对幼虾造成伤害,当产后亲虾占捕捞亲虾比例达到60%以上时,及时用大眼地笼网捕捞产后亲虾。一起捕捞起来的抱卵虾放回原来的池塘,产后雌亲虾及雄虾上市出售,以增加经济效益。
(4)幼虾培育
制定生产计划,土池繁育小龙虾苗种的生产计划,因成虾养殖模式的不同而不同。专门的小龙虾苗种繁育场,以对外供应不同规格的苗种为目标,为了抢抓市场,一般采取高密度放养、分批捕捞销售的生产模式,亩产虾苗一般在15万尾以上,产量300-400千克。
与自身池塘主养成虾配套的龙虾育苗种繁育池应尽可能提早繁育,并尽早放养,既可以提高成活率,还可以降低早期管理成本,一般每亩产150-200公斤苗种;与水稻、莲藕、水芹等植物兼作、轮作配套的繁育池,要根据不同要求,制定小龙虾苗种繁育计划的制订,有针对性的生产计划可以保证成虾养殖的计划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