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雌虾刚产出的卵颜色呈暗褐色,卵径约1.6mm(毫米)。受精卵被胶质状物质包裹着,像葡萄一样黏附在雌虾的游泳肢上。雌虾游泳肢不停地摆动以保证受精卵孵化所需的溶解氧,同时保持卵处于湿润状态。受精卵的孵化一方面依赖母体,另一方面环境因子对它也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温度。李庭古研究发现,小龙虾受精卵孵化时间跟温度密切相关。在17~30°C水温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受精卵孵化的时间越短,水温高于30°C,虽然胚胎发育快,但由于水温太高,对亲虾的生理机制有伤害。低于20°C胚胎发育时间长,孵化率低,24~30°C水温条件下,受精卵孵化快,孵化率也高。同时李庭古还发现,即使同一水温组的亲虾,受精卵的孵化情况也不尽相同。个体大的亲虾,受精卵在孵化过程中死亡率也低。这可能是,个体大且壮实的亲虾适应力和免疫力都比个体小的亲虾强。
日本学者Tetsuya Suko对小龙虾受精卵的孵化进行了研究,提出在7°C水温的条件下,受精卵的孵化约需150天;在15°C水温条件下,受精卵的孵化约需46天;在22°C的水温条件下,受精卵的孵化约需19天。朱玉芳、崔勇华进行了小龙虾抱卵与非抱卵孵化的比较研究。研究表明,从卵、幼虾在两种情况下呈现的孵化、生长差异来看,抱卵虾的孵化率远高于非抱卵虾,抱卵虾的生长快于非抱卵虾。
小龙虾的胚胎发育共分为12期:受精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前期、半圆形内胚层沟期、圆形内胚层沟期、原肠后期、无节幼体前期、无节幼体后期、前蚤状幼体期、蚤状幼体期、后蚤状幼体期。经过5天开始蜕皮,整个蜕皮时间约为1小时。小龙虾的受精卵颜色会随胚胎发育的进程而发生变化,从刚受精时的棕色,到发育过程中的棕色夹杂着黄色、黄色夹杂着黑色,最后完全变成黑色,孵化时一部分为黑色,一部分无色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