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健身后吃小龙虾横纹肌溶解?
近日,广西柳州的文女士与朋友健身后一起吃了6斤小龙虾。次日三人全身疼痛,被确诊“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专家称,过度运动是主因;吃小龙虾是否会导致横纹肌溶解尚无定论,只存在两种推测:小龙虾含的生物蛋白引起过敏反应,或饲养环境被污染。
但文女士表示和朋友三人都出现了这样的症状,她怀疑是大家一同食用的小龙虾出现了问题,在制作过程添加了什么或者清洗不干净等而导致生病。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文女士患上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很多网友在看到这一则新闻后纷纷表示,自己或者身边的朋友都有过因为吃小龙虾得横纹肌溶解而躺医院一周经历。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横纹肌溶解症是一种急性疾病,严重时可以致命。俗称“肌肉溶解”,是以肌肉坏死并释放肌细胞内容物进入血液循环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肌酸激酶( , CK指标有助于医生诊断)水平通常显著升高,并且可能出现肌肉疼痛和肌红蛋白尿。
简单点说就是:过度运动肌肉严重受伤后,由于细胞破损,肌红蛋白等物质崩溃外泄进入血液。
肌红蛋白尿,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可乐尿”,“酱油尿”。许多患者都表示一开始全身疼痛,后来是酸痛,且尿液颜色呈红色或茶色。
医生提醒,如果身体肌酸激酶严重超标,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肾衰竭。所以有以上症状的患者及时就医比较好!
其次,引发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病因是什么?
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十分复杂,国外有人研究指出获得性病因就有190余种,遗传性相关的病因40余种,常见的原因有过量运动、肌肉挤压伤、缺血、代谢紊乱(低钾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极端体温(高热、低热)、药物、毒物、自身免疫、感染等。
过度运动导致患病?
很多人为了能够身体强壮,都开始加入健身大潮。在健身房里踩着动感单车、做拉伸运动、跑步机上快速跑步等等。
因运动强度过大,超过了自身的接受能力。有些人甚至为了快速瘦身疯狂健身,恨不得一次性就把三天的健身量给做完,这样很容易导致骨骼肌破裂溶解,大量肌红蛋白进入血液。
发病案例很多都是因为做不习惯、大强度、长时间的运动使得肌肉微损伤,导致患病。
吃小龙虾也中招?
近年来也有也有一些不可控因素造成肌肉溶解,吃小龙虾而出现横纹肌溶解的案例时有发生!
说到小龙虾,对于每个吃货都有讲不完的话题,麻辣口味小龙虾、蒜泥味龙虾、十三香龙虾等等众多口味都让食客们为其味道点上一盘,先嘬一口虾头把虾脑吸出,再剥壳食用虾肉,直呼美味。
光是听到这些菜名,不争气的口水又要忍不住从嘴角流下来。但鲜少有人会想到,美味的背后往往是健康与病痛并存。
早在2016年6月,南京市疾控中心就曾发布小龙虾消费风险提示。提醒市民食用小龙虾时的注意事项,如果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就医并主动告诉医生进食史。
据《央视新闻》,2016年6月25日,安徽一女士买小龙虾回家红烧。在掺杂着冰啤酒进食后不久,该女士出现颈部胀痛、后背和大腿胀痛等症状。随即被送往医院,检查显示该女士肌酸激酶达到7000多,而正常人在170以下。
据《羊城晚报》,6月19日,成都的女大学生小李买来一小盆小龙虾,与室友同吃。随后,小李出现醉酒表现。接着双侧大腿髋部、胸背部开始剧痛,伴有呼吸困难、全身乏力等症状。
据《海峡都市报》,2019年6月,福州的林先生一行7人在吃完15斤麻辣龙虾、3箱冰啤酒后也先后出现肌肉酸痛、酱油色尿等症状。
值得庆幸的是,由于都得到了及时的救治就医,肾功能损伤程度均较低,经简单治疗后即可出院。
不难发现以上症状的患者在发病前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小龙虾搭配着冰啤酒进食,且都出现肌肉酸痛等症状。吃小龙虾引发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原因可能与“洗虾粉”有关,也可能与小龙虾饲养环境相关,目前尚未有明确结论。
应当适当运动,合理饮食
这里也告诫大家运动要适可而止,小龙虾也真不能吃太多了!!因大量食用小龙虾而出现的问题也不止一个了。
预防方面,因为诱因很复杂,我们能做的,除了戒除不良嗜好,保证饮食安全,就是运动时强度不要过于大。运动因循序渐进,不要一下增加太大负荷。运动休息时,要多饮水,让水冲淡尿液,及时把肾中的肌红蛋白排出体外,防止积攒在肾脏造成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