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友发帖称同行3人在网红小龙虾店进餐后均出现腹泻、呕吐、全身肌肉酸疼等症状,入院后被诊断为“横纹肌溶解征”。
那么,什么是“横纹肌溶解征”?还能不能愉快地吃小龙虾了呢?
从接诊医院了解到,当日凌晨4点左右,3位患者来到医院急诊室就诊,自述有肌肉酸痛的症状,并提出在此前夜宵刚吃过小龙虾。医生对其血样和尿样进行了检查,提示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和肌红蛋白值较高,医生判断为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第一时间为其进行了静脉输液,碱化尿液避免导致肾小管损伤。因为治疗及时,当日中午,3人的症状已经大部分好转,其中一位男性指标还有一些异常,但他们感觉状况尚可,自行离院。
根据病情,东方医院急诊内科主任白建文分析,因为3人同时发生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根据就诊时的情况描述,基本可以判断为食物引起。但具体是小龙虾在生产、保存、烹制中因何因素导致横纹肌溶解尚不明确。
横纹肌溶解征是什么病?
每年夏天食小龙虾季都有吃小龙虾患上横纹肌溶解征的报道,横纹肌溶解征是由于固定姿势压迫肌肉、过度运动、高压电电击、全身性痉挛、烧伤、被重物压伤、缺血、癫痫发作、脱水、酸中毒、酗酒以及过量服用药物等原因导致的横纹肌损伤,细胞膜完整性改变,细胞内物质大量进入循环系统,引起的生化紊乱和脏器功能损伤综合征(主要是肾损害)。
早期表现可能只是轻微肌肉酸痛、无力、关节酸痛等,可因表现特异性不高而被人忽视。典型的表现为急性肌疼痛、肌肉痉挛、肌肉水肿,触诊肌肉有“注水感”,全身表现可有恶心呕吐和尿色异常(黑、红、或者可乐色)。
小龙虾还能吃吗?
吃小龙虾引起横纹肌溶解征的原因、机理至今不明。白建文提醒:“从这次发病的情况来看,广大市民在夏季选择食物时要考虑就餐的环境和制作是否符合相关食品安全要求,不能只追求‘口感好’。”一般来说,肌肉溶解主要是由于挤压、外伤、剧烈运动等因素造成肌肉损伤引起的。一些对肌肉产生损害的病毒、降脂药、β2受体激动剂、苯丙胺、毒品等药物也会使肌肉溶解。因为肌肉细胞膜被破坏,使得肌肉细胞中的内容物释放到血液中,这些内容物就包括大量的肌红蛋白。
由于肌红蛋白需要通过肾脏来排出体外,肌红蛋白本身就是个“大个子”,因此很容易阻塞肾小管,影响肾功能。症状较轻的会产生血红蛋白尿,严重的还会引起急性肾衰竭。对于肌红蛋白血征患者,医生会采用碱化尿液处理,并给患者输液,让患者多饮水,帮助肌红蛋白排出体外。一些不是特别严重的肾脏损伤也是可以逆转的。
市疾控中心专家指出,虽然食用小龙虾患上横纹肌溶解征的几率很小,市民不必过度担心,但并不是说可以甩开膀子大吃特吃。建议以下人群慎食、不食小龙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