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方县小龙虾项目在八堡乡、三元乡、羊场镇等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前期基地建设。小龙虾养殖产业是农工党继猕猴桃产业后又一重要产业扶贫项目,是农工党江苏省委会、盱眙县人民政府的支持下,贵州省宏泰同心科技传媒有限公司、《乌蒙农商城》和盱眙恒旭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合作,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方式,采取“精养”、“稻虾”、“藕虾”连作寄养结合模式,在大方县三元乡、八堡乡、羊场镇、兴隆乡、东关乡12个贫困村建设示范点,计划今年将建成1000亩小龙虾养殖示范基地,后期将向全县推广,开发面积5000亩,建成150亩小龙虾稻田寄养的整体连片大板块,带动全县百姓增收致富。
该项目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填补了大方县产业扶贫的一个空白,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践行新发展理念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对国内小龙虾养殖现状和大方县小龙虾养殖前景进行分析思考,并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一、国内小龙虾养殖发展现状
世界小龙虾看中国,中国小龙虾看湖北,湖北小龙虾看潜江。2018年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小龙虾养殖总产量为112.97万吨,其中湖北、安徽、湖南、江苏、江西五省产量为109.48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96.91%。上述五省中数湖北省产量最大,湖北省63.16万吨,占全国的55.91%。湖北小龙虾又当数潜江。
湖北小龙虾造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美化了一片环境,培育了一种文化,点亮了一个城市。创造了企业、农户、集体合作共赢的经营体系和“产城互动”的城镇化路径。潜江小龙虾产业的发展为现代渔业建设探索了新路径,是生态高效渔业和农业产业化的成功典范,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参照标。
二、发展小龙虾养殖产业的热前景及冷思考
据预测,目前中国小龙虾的需求总量约为190万吨,其中餐饮需求140万吨、加工需求50万吨,需求缺口近100万吨。此外,国际市场需求缺口约为30万吨。《2018年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从事小龙虾生产经营的合作经济组织近5000个,小龙虾全产业链从业人员约520万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员近100万人、从事小龙虾加工等第二产业人员近20万人、小龙虾流通经纪人约10万人。
未来,小龙虾的养殖面积和产业还将保持快速增长,消费市场持续火爆,价格维持高位,产业融合不断增强。发展小龙虾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有力抓手,对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主产地政府对小龙虾产业将更加重视,将其作为产业扶贫、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抓手。作为带动多产融合发展的明星产业,小龙虾产业的“星味”将越来越成气候。
大方县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大部份海拔在1400—1900米之间,全县耕地面积141.89万亩(不含金海湖新区、百管委),其中水田面积6.05万亩,发展水产养殖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大方县要让小龙虾产业发展行稳致远,在发展过程中少走弯路,迎头赶上,还当以湖北、江苏等地为标杆,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做法,有效避免可能出现的有建设、无规划,有生产、无配套,有产量、无质量,有产品、无市场,有产业、无链条,有品位、无品牌等现象的发生,快速、稳步推进小龙虾养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发展小龙虾养殖的几点建议
针对龙虾市场前景广阔、发展优势明显的机遇,大方县发展小龙虾养殖产业务必要未雨绸缪,客观地看待国内龙虾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又要冷静地预见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做到有备无患。
1.科学规划布局,明晰发展方向。
大方县作为小龙虾养殖的后来者,一定要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用长远的眼光来谋划小龙虾养殖产业。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应主动介入,强化引导,出台小龙虾产业规划和指导意见,帮助理清发展思路,顺应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因地制宜,科学做好小龙虾产业发展规划,科学谋划区域布局,确定发展方向和模式,形成新的板块经济,切实将资源禀赋转化为产品优势和产业优势。形成布局合理、结构完整、品质优良、生产环境友好、经营机制灵活,充满活力的产业模式。
在大方县小龙虾养殖产业处于空白的现状下,应充分考虑到小龙虾投产后销售渠道,在市场饱和的前提下,还应该在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上下功夫,通过科技创新,产学研合作,发展深加工,形成完善的产业化经营体系。
2.加强基地建设,完善配套设施。
湖北小龙虾能够出口创汇,一个重要原因是拥有一批水产品养殖基地,确保了龙虾资源的可持续供应,实现了从单纯消耗资源到综合开发利用,从加快产品开发到提高产品质量的转变,为水品养殖产业化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大方县要通过“示范”、“推广”,在三元乡、八堡乡、羊场镇、兴隆乡、东关乡12个贫困村建设示范点,然后向全县推广,打造成黔西北一个集现代农业综合开发、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产业化基地。同时,地方政府还应该帮助搞好配套设施建设,重点是水、电、路、交易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同步,配套设施和发展规模同行。
3.控制产品数量,谋求产品质量。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会长陈生斗表示,在中国众多水产养殖产品中,小龙虾是一个重要水产品种。中国水产养殖若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提高水产品品质,全力打造高品质绿色产品。因此,大方县小龙虾养殖若要可持续发展,忧患意识应须臾勿忘,不仅要注重小龙虾养殖规模、养殖产量,更要谋求高质量,才能在后来者中占有一席之地。为此,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应加大小龙虾产业从养殖、流通、加工、餐饮等各个环节监管力度。加大小龙虾养殖过程中的水质监测,建立质量监管可追溯体系,成立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建立小龙虾收购、清洗、冷冻、加工等标准化管理体系,加强小龙虾生产、流通、加工等环节中的质量安全监管。
4.强化市场研判,畅通销售渠道。
不断拓展、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湖北潜江小龙虾能够占据武汉、南京、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并远销欧美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善于分析研判小龙虾市场变化,不断畅销售渠道。因此,大方县要早着手,早预判,既要对小龙虾养殖市场有一个全局视野,又要对市场细节做到心中有数。加强对小龙虾养殖市场发展深度分析研究,深刻洞悉小龙虾养殖市场供需、价格走势、发展趋势及未来动向,确保小龙虾有产品、有市场。
同时,贵州省宏泰同心科技传媒有限公司应发挥龙头作用,借助盱眙恒旭科技有限公司小龙虾养殖优势,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形式,联结农户,引导和帮助农户利用小龙虾和稻田寄养,形成产销一条龙,确保小龙虾有产量,能销售,为小龙虾养殖户解决后顾之忧。
5.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小龙虾个大肉少,每只采肉只占体重的18%,虾头、虾壳等废弃物多达82%。但实际上,据专家介绍,小龙虾可谓全身是宝,价值并非只是食用,虾壳蕴含丰富的甲壳素,是制造化妆品、生物医药的重要原材料。潜江发展小龙虾养殖虽然成功,但也同样经历过低效、浪费、污染之路。小龙虾曾被广大农民当做田间害虫予以剿灭,被老百姓以5元一桶贱卖,虾壳被餐饮企业当做垃圾扔弃。所以,大方县发展小龙虾养殖应当借鉴经验、总结不足,从延长产业链上下功夫,以深加工来实现。既要利用虾肉加工附属产品,又要利用好虾壳等废弃物,开发虾青素、甲壳素等附属产品,既能变废为宝,又能提升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此外,发展小龙虾深加工,还必须引进加工企业,联合高等院校,促进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研发机构实行产学研结合,为小龙虾附属产品开发提供优秀的科研人才和技术支撑,开展小龙虾壳资源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实现从养殖到加工、贸易,再到精深加工,层层多赢、环环增效,延伸和完善小龙虾产业链条,实现变害为益、变废为宝,把小龙虾产业变成老百姓创业致富的黄金产业。
6. 培育公共品牌,提高竞争能力。
品牌是质量安全和市场销售的信誉保障。潜江市产业发展和品牌建设互相促进,相得益彰,造就了许多龙虾大品牌。“良仁”、 “楚江红”、“楚玉”牌小龙虾在国内外市场叫得响、过得硬,市场占有率高。“潜江龙虾”还成功注册地理标志产品。菜肴和餐饮品牌方面,湖北潜江的“小李子”、“何凤仙”油焖大虾、江苏盱眙的“十三香龙虾”、南京的“金陵鲜韵”系列、湖南南县的“冰镇汤料虾”等知名品牌,有效推动了小龙虾餐饮消费向深度发展。
在营造地方区域品牌的同时,企业纷纷创建和培育自主品牌,如湖北省的“楚江红”“霸气龙虾”“虾皇”“中国虾谷”,江苏省的“太明龙虾”“红透龙虾”,湖南省的“渔家姑娘”,江西省的“海浩”“峡江”“鄱湖”“柘林湖”“绿富美”“湖家妹”等,企业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持续提升。
因此,大方县发展小龙虾养殖要注重品牌的培育、认定、宣传、保护和推广,借鉴品牌打造的成功经验,结合大方县特有地理优势和文化内涵,打造出大方特有的公共区域品牌。大方县作为赤水河流域、乌江流域上游,地处乌蒙山区,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应充分利用乌蒙山泉水独有特点,打造“乌蒙山泉水小龙虾”特色品牌,体现出乌蒙出清泉,好水留人间。同时,在菜肴和餐饮品牌方面,发挥“大方天麻”、“大方皱椒”品牌优势,将天麻、皱椒作为小龙虾的主要调料,通过技术创新,开发“大方天麻小龙虾”、 “大方皱椒小龙虾”等知名餐饮品牌,让品牌为龙虾增值。
除了以上几点外,笔者认为,地方党委、政府亦应做好扶持,将小龙虾养殖项目作为产业扶贫、乡村振兴的重要项目之一,给予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持。
四、结语
农业部等八部委刚印发的《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提出发展“稻渔共生”等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稻田养小龙虾是重要模式之一,稻田综合种养是生态循环农业的重要内容,符合新发展理念,是实施乡村战略的又一重要抓手,发展小龙虾养殖产业,有助于实现“接二连三”,形成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来 源:乌蒙民讯
编 辑:李述根
核 对:王筱江 陈忠友
编 审:许再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