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田汝晔 李岩松 郭春雨 冯沛然
五月,迎来了小龙虾上市的季节。麻辣、蒜泥、十三香等各种口味,让消费者小龙虾的追捧有增无减。而每每在吃小龙虾的季节,餐桌上最大的争议无外乎虾头、虾黄、虾线处理方式和食用方式。那么,如何科学地食用小龙虾,记者咨询了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注册营养师王伟伟。王伟伟也做出了健康食用提醒:小龙虾虽好吃,但切勿过量食用。
记者:小龙虾的哪些部位不可以吃?
王伟伟:小龙虾推荐食用虾肉,其他部位都不推荐食用,尤其是虾头、虾线。小龙虾的脏器主要集中在头部,像脑、胃、心脏、肝脏和胰脏这些内脏类都集中在头部。肝脏、胰脏是小龙虾解毒的位置。如果小龙虾生长在水质不太好的野生环境,有一些重金属或毒素可能会在这些脏器里富集,小龙虾的胃和腮部也会积聚病菌或寄生虫,所以食用起来也有一定的风险。所以,尽量不要食用虾头,只吃虾腹部的虾肉就可以,虾线是虾的肠道,吃虾肉时要注意将虾线去除。
记者:日常食用小龙虾,在处理和烹饪上要注意什么?
王伟伟:现在,海鲜市场售卖的小龙虾大部分都是人工养殖,其生长环境相对较为干净。大家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颜色鲜亮活性较好的小龙虾,将其充分清洗干净。在烹饪的时候要把小龙虾煮透,小龙虾烹饪时间过短,则不能有效杀灭致病微生物,因此烹饪过程中记得让小龙虾充分受热,保证全熟。
记者:哪几类人群要慎吃小龙虾?
王伟伟:小龙虾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并且富含钾、铁、钙等营养素,但它的嘌呤含量也很高,所以小龙虾并非人人可食。但对一些特殊人群来说,不可长期、大量进食。比如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如果一次摄入量过大的话,就会加重肾脏负担。小龙虾“虾黄”其实是小龙虾的肝胰脏,嘌呤的含量高,对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非常不友好。小龙虾的制作过程中,油盐的量都会比较多,这对三高人群的“三高”控制是不利的。另外,胃肠道功能较弱的人群,比如儿童、胃肠炎的患者等尽量少吃或不吃口味较重的小龙虾。
记者:小龙虾食用上有什么禁忌?
王伟伟:小龙虾虽好,但是在食用时一定要注意量,不能过量食用。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健康成人每天的蛋白质需要量大约65克,如果所有蛋白质来源于小龙虾,那么折合小龙虾大约3斤,所以,建议一次的食用量不要超过1斤。另外,很多人夏天吃小龙虾时,都是配合啤酒或其他冰镇饮料一起食用,这种冷热混搭或辛辣刺激很容易就引起胃黏膜的损伤,加重胃肠道负担,容易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