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卵虾的人工孵化主要有三种模式:
1. 水泥池孵化
(1)环境条件
每个水泥孵化池面积10平米 左右,按一定的坡比建设,出水口设在最低的一端底部,进水口设在高端的上部,在池壁的中间30cm 处设一溢水口。排水口和溢水口用8 孔/cm(相当于20 目)纱网布密封,进水口用24 孔/cm(相当于60目)纱网布袋过滤。
在连片的水泥池四周架设钢架,钢架高度2 ~ 3m。钢架的顶端及四周敷设遮阳布。进抱卵虾前一周移植水葫芦,面积占水泥孵化池面积的1/3,水葫芦入池前应用清水洗净并用10mg/L 浓度的漂白粉溶液浸泡10分钟后再投入池中。
(2)孵化过程
雌虾产卵24小时候后,将抱卵虾用水桶、面盆等容器带水装运,小心移入孵化池孵化,每平方米投放抱卵虾20 只左右(约5000 粒卵)。保持水泥池内水质良好,水体溶解氧在5mg/L 以上,保持微流并增氧。
尤其是在缺水环境的抱卵虾,其在洞穴中长期处于休眠状态,维持低水平代谢,活动能力较差,所以在捕捉时要格外小心。
幼体孵出后,向孵化池中投放人工培育的单胞藻和轮虫。仔虾离开母体后, 须及时捕捞, 并转入幼虾池培育。
适宜孵化的温度为22 ~ 28℃。水温在18 ~ 20℃时,孵化期为30 ~ 40 天,水温在25℃时只需15 ~ 20 天。仔虾孵化后在母体保护下完成幼虾阶段的生长发育。幼虾一离开母体,就能主动摄食,独立生活。
(3)孵化能力
1000平米水泥池的繁殖场,在一个繁殖季节可生产幼虾1000 万尾左右。如果水泥池面积缩小,则孵化能力相应降低,但人工更好控制。采用这种方法孵化的虾苗,个体整齐,成活率高,生长速度也较快。
2. 工厂化人工孵化
使用室内水容器进行工厂化繁殖小龙虾苗种,采用流水或充气结合定期换水的方法,为虾苗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可以进行高密度工厂化育苗。
(1)育苗设施
育苗设施主要有:室内孵化池、育苗池、供水系统、供气系统及应急供电设备等(如下图所示)。有条件的育苗厂也可建设室内亲虾暂养池及交配产卵池等。孵化池、育苗池的面积一般为12 ~ 20平米,池水深1m左右,建有进排水系统及供气设施,进排水管道以塑料制品为好。孵化池及育苗池的建设规模应根据本单位生产规模及周边地区虾苗市场需求量而定。
工厂化人工孵化
(2)抱卵虾投放及虾苗孵化
工厂化育苗所选用的亲虾为原产卵池中的小龙虾交配产卵后获得的抱卵虾。
抱卵虾的选择标准以受精卵颜色深浅为依据,基本一致的作为同一批次,以保证人工孵化的幼体发育基本同步,从而使同池虾苗规格基本一致。抱卵虾可直接放入孵化池中,待获得虾苗后再捞起亲虾。
最简便的方法是在孵化池中设置孵化网箱,网箱的网目大小以虾苗能自由进出为准,这样孵出的虾苗可直接进入孵化池觅食。放养量为每平方米放养抱卵虾50 只左右。抱卵虾孵出的蚤状幼体吊挂于亲虾的腹部附肢上,蜕壳后成Ⅰ期幼虾。
刚孵出的仔虾
幼虾在1cm以内时由亲虾保护,亲虾保护幼虾通常是一周的时间,因此,要及时捕出产空的亲虾。幼虾分散于池的底层,营底栖生活,此时即开始进行虾苗培育。
也可让抱卵虾在繁育池中集中孵化,然后将幼虾用网捕捞出,分散到育苗池中进行培育。将幼虾按每立方米水2 万~ 3 万尾移到育苗池中培养。幼虾可用灯光、流水诱捕或用排水网箱收集,在收集移苗过程中动作要轻、快,以防幼虾受伤影响发育及成活率。
3. 温室人工孵化
对于10 月份以后抱卵较晚的虾,由于气温很低,在自然条件下,往往当年不能孵出虾苗,如不采取措施,则要等到翌年4 ~ 5 月份才能孵出。此时,可采取温室孵化(见图2-18),以确保当年出苗。温室的建设,要从保温、避光、通风三个方面设计考虑。同时要安排好进排水和增氧设施。
小龙虾温室孵化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