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出现的极寒天气和水产养殖特点,建议水产养殖户采取以下措施防冻减损。
1、提高水位。池塘养鱼,将池塘水位加至2米以上,有条件者应加深到2.5-3米;池塘养殖青虾,保持水位1.2-1.5米;稻田养殖小龙虾、中华鳖、泥鳅等,保持田坂水位40-50厘米;水库暂养网箱沉至水下2米左右的水层。池塘、稻田加水应缓慢,避免直接冲底,减少水产养殖动物应激反应;稻田养殖小龙虾、中华鳖,应在极寒天气到来前加水,避免在低温冰冻天气临时加水,以免造成小龙虾出穴和中华鳖上浮而出现冻伤、冻死现象。在加入新水时,要注意不能使加入的新水形成双层而造成双层冰,这样容易造成冰下水体缺氧,引起水产养殖动物窒息死亡。
2、破冰通氧。池塘养殖、稻田养殖若出现水面大面积结冰,需要及时破冰通氧,破冰面积应不少于总水面的三分之一。缩短水体的冰封期,保持空气中溶氧能及时溶入养殖水体中,避免水产养殖动物因缺氧窒息死亡。
3、停止捕捞。极寒天气,水温较低,水产养殖动物基本不摄食,新陈代谢水平降低,体质瘦弱,抗病力明显下降,易冻伤发病。因此,极寒天气不要捕捞,避免水产养殖动物等受惊扰增加活动量,防止体表冻伤,感染水霉病等疾病,甚至冻死。
4、保障运转。检修甲鱼、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等水产动物越冬温室的供电、供热、供水等设施,防止因设施冻坏造成的断气、停电、停水;储备充足的燃料和养殖饲料,保证温室养殖正常运行。
5、加强巡塘。极寒天气应增加巡塘次数,观察水产养殖动物活动情况,关注水体溶氧变化情况。受大风及气温变化的影响,养殖水体易发生上下水体交换,下层密度较小、溶氧较低的水体交换到上层,容易造成水产养殖动物缺氧死亡。发生缺氧时应及时采取增氧措施。
6、调节水质。温度回升后,进行化学增氧改底,晴天勤开增氧机,促进上下水体交换,促进氧化分解,净化底质,保持池塘水质清新。
7、防控疫病。做好病害监测防治工作,及时捞出冻死、病死鱼,并做无害化处理,避免死鱼污染水质;极寒天气过后,连续晴天3-5日,水体水温在10℃以上,可隔日适量投喂饲料1次,增强水产养殖动物体质;并选择晴天,全池泼洒二氧化氯、碘制剂等消毒剂1-2次,防止发生疾病。
本文来源: 水产养殖科技大篷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安徽省水产产业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