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学术研讨 ■ 林炎权1 茅沈丽 2,4 陈水春 2,4 赖可思 3 王康 3澳洲小龙虾养殖现状与发展前景摘要:澳洲小龙虾( ),俗称四脊光壳南鳌虾,原产澳大利亚,因酷似海中龙虾而得名。它是世界上最名贵的淡水经济虾种之一。其虾体色褐绿,成熟雄虾的螯外侧顶端有一膜质鲜红带,美丽好看,故又名红螯螯虾。近些年来,伴随着国际市场以及对国内市场的深度开发,使得澳洲小龙虾现已成为了一种十分畅销的水产品,其人工养殖产业也取得了巨大的繁荣与发展,关于这一方面的养殖技术研究也逐渐成为了热点课题。当前,在其的养殖模式方面已经有多种类型取得了成功,但是其产量差异相对较大,这可能与养殖低于的地理环境、以及养殖模式之间的不同有关。同时在目前的其养殖技术方面依然不够成熟,存在一定的养殖技术瓶颈。对此,本文将主要就澳洲小龙虾养殖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深入的分析,同时对龙虾养殖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关键词:澳洲小龙虾;养殖;发展前景龙虾具有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特点,是一类蛋白质含量十分丰富的食品。鉴于对海产龙虾的过度捕捞以及海洋环境的恶化导致海产龙虾资源日渐枯竭,目前我国的澳洲小龙虾已经成功发展出了多种人工养殖模式。
伴随着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使得澳洲小龙虾养殖日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种龙虾一经推向市场便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依据养殖地区的实际生态环境开展澳洲小龙虾养殖,将具有十分广泛的发展前景。1 成功养殖模式1.1 池塘养殖池塘养殖是当前在进行澳洲小龙虾养殖之时的主要模式,有关的报道数量也相对较多。在最初的养殖报道中,对其形态特点、生活习性以及相关的养殖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大致估算了其产量平均能够达到 250kg/690m 2 ,而后还有报道指出在两个 3500 m 2 的标准池塘当中实施鱼虾混养研究,其中单个池塘进行草鱼、鲢鱼的投放,其密度大致为 5500 尾 /690 m 2 ,而后再分组继续进行克氏鳌虾的投放:前一组于 4 月末进行抱卵亲虾投放,规格为 25 尾 /kg 左右共 50kg,后一组于五月末投放幼虾 110 尾 /kg 左右共 90kg,至 6 月份便可进行捕捞,一直轮补至 10 月完成,其中前一组所捕获的成虾平均 395kg/690 m 2 ,成鱼 155kg/690 m 2 ,后一组所捕获的成虾平均 405kg/690 m 2 ,成鱼 150kg/690 m 2 ,获得了较为良好的经济收益(如下图 1 所示)图 1 澳洲小龙虾(引自百度)1.2 稻田养殖大量的龙虾养殖实践经验均证实,在稻田当中进行澳洲小龙虾的养殖十分适宜。
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中拥有大规模的稻田种植区域,其中水力资源十分丰沛。有研究指出,在进行冬闲稻田改造时,采取“稻虾轮作”的养殖方式,利用水草种植以及投喂田螺。实施了严格的消毒措施后,在 5 公顷的改造池塘当中收获了平均 30g/ 尾商品虾,产生了较为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有部分报道指出了在稻田当中进行澳洲小龙虾的养殖技术,其中包括了对于稻田的选取及改造、下种的投放养殖、日常管理、病害防治以及捕获方式等技术手段,然而对于具体的养殖产量没有作具体的说明。1.3 其他养殖模式为了有效提高种植的经济收益,在我国许多地区已经实施了种养结合的龙虾养殖新模式,有研究指出在水芹田当中将龙虾和鱼一同混养,并指出了一些实际的种、养结合技术手段,取得了65kg/670m 2 ,收获了较为良好的经济效益。另外还有部分研究人员在藕田当中进行克氏原鳌虾的养殖,还有一些报道同时也指出了许多类似相关的养殖技术总结。2 养殖技术瓶颈2.1 生物特性龙虾天性好斗同类之间互相厮杀情况十分严重,喜好穴居生活的天性特征使得龙虾的养殖密度不能过大,由此也就使得龙虾养殖无法采取集约化的养殖方式,此外,龙虾的产卵量以及抱卵量均相对不足,有相关的学者进行调查研究表明,克氏原鳌虾的怀卵量最大也只有1500 多颗,最小不过 200 多颗,而抱卵量最多 750 多颗,最小 80 多颗,因此克氏原鳌虾较低的繁殖能力也就导致了其规模化养殖的种苗来源受到了巨大的限制。
2.2 养殖病害当前国内对于澳洲小龙虾的养殖时间还相对较短,有关澳洲小龙虾的养殖报道也还相对较少。而不论是自然野生还是人工养殖的龙虾,对于一些高致死率的病毒报道还十分少见,但是事实却是目前在实验环境下大量已知病毒对于龙虾均会产生较强的致病性,例如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大量对虾死亡的白斑综合病毒,其可以借助于饵料饲喂途径来使龙虾染病,其致死率往往能够达到 90% 以上。此外,还有部分真菌性病害也会对淡水养殖龙虾产生十分严重的危害,尤其是 病毒所引发的龙虾瘟在欧洲地区广泛流行,造成了大规模的野生淡水虾死亡。虽然大部分致病菌的病发均存在有一定的限制性因素,但是一旦引发菌血症、肠炎、烂眼症等均会对龙虾养殖造成巨大的损失。此外,原生动物以及寄生、共生等植物也会对龙虾产生严重的病害威胁。总之,若澳洲小龙虾的养殖规模不断增大,龙虾养殖模式未能得以规范化,相关的病害防治技术长久未有突破,便可得见澳洲小龙虾养殖产生严重的病害问题将难以避免。3 发展前景3.1 技术前景伴随着目前我国在澳洲小龙虾的生物特征、规模化育苗技术、养殖模式以及病害防治等数个方面的持续研究,影响龙虾养殖发展的相关技术性瓶颈限制将会逐渐被打破。
在我国多个地区,可依据当地实际的生态环境情况来因地制宜的开展适宜的龙虾养殖模式,从而促使龙虾养殖能够得以进一步的发展,并且,伴随着相关水产养殖标准化的建立与完善,在澳洲小龙虾的出口方面也将会取得一定的发展,可以预见这将会对澳洲小龙虾的养殖研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3.2 市场前景虽然自然环境当中的龙虾资源日渐枯竭,但我国由于具备十分广阔的水产养殖面积,因此即便在今后一段时期之内相关的澳洲小龙虾养殖技术依然未能够取得实际性的突破进展,但是仍可采用混养方式来进行澳洲小龙虾的养殖,可以设想,即便是在混养条件下澳洲小龙虾的单位面积产量较低,但是其整体产量也必将会取得较大的提升,从而便会对龙虾的市场价格产生相应的影响,因而,更加确切、及时、灵活的掌握龙虾市场的信息变化,将会对于龙虾养殖产业的规模调整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科学、合理的养殖规模能够有效的满足当前国(下转第 34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