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稻田养虾现状
1.1 小龙虾种质质量退化严重
长期以来,小龙虾被我国列为外来入侵有害物种,因而从国家层面上并没有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工作。 近年来,小龙虾市场需求量大,各地滥捕泛捕、过度捕捞,捕虾地笼随处可见,导致小龙虾野生资源急剧下降。 小龙虾属于小群体自繁扩展,过度捕捞导致野生资源急剧下降,小龙虾种质质量退化严重,以致捕捞个体越来越小、生长速度明显变慢、出肉率降低、抗病能力减弱 。
1.2 苗种繁育体系严重滞后,优质种苗供应严重不足
近年来,霍邱县小龙虾成为市场热点,养殖面积迅速扩大。 小龙虾的怀卵量低,仅靠良种繁育基地无法满足苗种需求。 加之苗种人工繁育体系滞后,优质苗种缺乏成为制约小龙虾养殖业发展的瓶颈 。
1.3 养殖模式陈旧
多年来,霍邱县采用“一次放苗,多年养殖”的繁养一体粗放式种养模式,无论稻虾共作还是轮作稻田养殖都采用自然增殖方式,以致养殖过程中很多难题无法解决。 养殖户盲目投喂,轻者影响小龙虾生长,使小龙虾发育缓慢、规格小、上市时间迟;重者小龙虾相互残杀,死亡率高,产量降低。
“一次放苗,多年养殖”的模式,即捕捞大规格成虾上市出售,小规格虾留田继续养殖,导致 6 — 7 月用于繁殖的亲虾规格越来越小,雌性亲虾的搭配比例无法控制。 雌性亲虾多为“近亲”,没有良好的遗传多样性,繁殖的虾苗质量越来越差,成虾规格越养越小,导致养殖效益偏低,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
2 小龙虾繁养分离养殖模式
为促进小龙虾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不仅要发展养殖、加工、餐饮、冷链物流、旅游等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还必须依靠科技,重视小龙虾品质。 用繁养分离养殖模式代替“一次放苗,多年养殖”的繁养一体粗放式种养模式,能避免当前的各种弊端,养出大虾,养出好虾 。 繁养分离养殖模式,即分出 2 个塘口分别用作虾苗孵化和成虾养殖。 现以孟集镇姜咀村 30 hm 2 养殖场 1∶3 养殖模式和孟集镇中心村 10 hm 2 养殖场 1∶4 养殖模式为例。
2.1 孟集镇姜咀村 30 hm 2 养殖场 1∶3 养殖模式
2.1.1 改造稻田。 将 30 hm 2 稻田,按照 1∶3 的比例,分出 7.5 hm 2 稻田来养殖虾苗,剩下的 22.5 hm 2 成虾稻田捕捞干净,消毒、清杂、除野后,培育好水质,然后再将虾苗转移到成虾田。 这样一来,养殖密度大大降低,养殖的小龙虾规格大,成虾产量高。
2.1.2 具体流程。 2019 年 5 月,将养殖虾苗的 7.5 hm 2稻田及环沟里的小龙虾用 20 目地笼捕捞完,消毒、清杂、除野后, 6 月开始选种虾投放。 选择颜色深红或黑红附肢齐全有活力、规格在 30 g 以上的种虾,按雌、雄比例为 2∶1 投放 225 kg/hm 2 。 8 月环沟落水,将还没有进洞的成虾全部捕捞干净,剩下的全部都是进洞的抱卵虾。 9 月底水稻收割结束后, 10 月立即上水淹洞。2020 年 2 月初,虾苗长 3 cm ,将虾苗田的虾苗投放到培育好水质的成虾田中,投放密度 15 万尾 /hm 2 ,大幅降低了虾苗田养殖密度,然后边捕捞、边投喂。 1 个月以后,成虾田的小龙虾已达到上市规格,开始用地笼连续捕捞 2 周后, 3 月初又将虾苗田的小虾投放到成虾田 ,投放 7.5 万尾 /hm 2 。 经 1 个月精心养殖, 4 月初开始出售成虾。 到插秧时共出售成虾 45 000 kg ,总销售额达 130 万元。 除去各种开支,获利 2.25 万元 /hm 2 。
2.2 孟集镇中心村 10 hm 2 养殖场 1∶4 养殖模式
2.2.1 改造稻田。 将 10 hm 2 稻田,按照 1∶4 的比例,分出 2 hm 2 稻田养殖虾苗,剩下的 8 hm 2 成虾稻田全部捕捞干净,消毒、清杂、除野后,准备养殖大虾。 中心村用水非常方便, 用于养殖成虾的稻田田间工程简单,仅在四周围好防逃网,稻田原始结构几乎不变。
2.2.2 具体流程。 2019 年 5 月,将养殖虾苗的 2 hm 2 稻田及环沟里的小龙虾用 20 目地笼尽量捕完,消毒、清杂、除野后, 6 月开始选种虾投放。 选择颜色深红或黑红附肢齐全有活力、规格在 35 g 以上的种虾,按雌、雄比例为 2∶1 投放 375 kg/hm 2 。 雄虾来源于自家稻田,雌虾来自周边养殖稻田 。 8 月环沟落水,然后将还没有进洞的成虾全部捕捞干净,剩下的全部都是进洞的抱卵虾。 9 月底水稻收割结束后, 10 月立即上水淹洞,11 月初,将长势好的虾苗投放到培育好水质的成虾田中,投放密度为 15 万尾 /hm 2 。 经过冬季和春初的精心养殖,春节过后成虾田的小龙虾已经达到上市规格。
3 繁养分离模式注意事项及特点
3.1 注意事项
一是尽量在 10 月早上水淹洞,以刺激幼虾提前出来活动觅食,加快冬季生长速度,以便翌年春季 2 —3 月虾苗长成规格。二是选好合适的水稻品种,确保繁苗田 9 月 20 日左右水稻成熟收割离田,然后上水育苗,确保壮苗越冬。
3.2 主要特点
繁养分离模式的特点是秋冬季不是全田上水,而是只用 1/5~1/4 的面积集中育苗, 这样既方便管理又节约成本,能育成高质量的大虾苗。 剩余面积不需要挖环沟。 实践证明,繁养分离模式挖沟面积仅占稻田总面积的 3%~5% ,可减少 5%~7% 的环沟面积,能增加水稻产量 。 秋冬季也不用上水管理,可延长水稻生长周期,使米质更加优良。 小龙虾繁养分离模式,不仅让养殖户明明白白养虾,实现养虾各环节可管可控,还能提升小龙虾品质,稳粮增效,促进稻渔综合养殖模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