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的一切要从小龙虾进入日本和中国的历史说起,里面的恩怨情仇值得深思!
一,上世纪20年代初,日本人迷恋上了吃牛蛙,他们觉得吃牛蛙能增强体魄,提升武士道战力。然而大量养殖的牛蛙却出现了难题,牛蛙的食物小鱼、蜗牛、蝗虫、蝉等越来越少,日本急需要新的牛蛙饲料。
二,后来在美国的日本商人发现了小龙虾,于是带回了日本。结果发现这种东西很好饲养,臭水沟里都能生存,而且碾碎后牛蛙很喜欢吃,于是大规模的养殖小龙虾作为牛蛙的饲料成为日本人的习惯。
三,小龙虾生存力很强,一些从养殖湖家里逃出来的小龙虾开始在水沟湖泊大量繁殖,甚至入侵了北海道,很多鱼虾惨遭侵蚀。并且小龙虾善于打洞筑穴,导致日本大量堤坝一侧坑坑洼洼,稳固性下降,导致水灾。
四,随着小龙虾危害的蔓延,日本人开始感受到了恐惧并颁布各项法则,比如2015年日本环境省和农林水产省就编制了《防止生态损害的外来物种名单》,提出了不随意放生、不随意弃养、防止小龙虾进一步扩散“三原则”。
五,1927年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和商人带了一些小龙虾回国,主要是作为宠物和饲料,只有极少数穷人才尝试吃,而且都觉得很难吃。
六,90年代初,湖北,安徽,江苏一带突然有人开始把小龙虾作为一道菜进行加工烹食。
七,2013年开始,伴随着外卖的盛行,夜宵的升温,全国过各地都开始吃小龙虾了。在中国的年轻人中,吃小龙虾甚至成为了一种可以发朋友圈和社交媒体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