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150 B 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 45/T 2102—2019淡水小龙虾养殖技术规范 for - 12 - 25 发布 2020 - 01 - 30 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DB45/T目 次 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基本要求25 池塘养殖26 稻田养殖47 捕捞6附录 A(资料性附录)淡水小龙虾病害防治及药物8 I I DDB45/T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凭祥市人民政府提出。 本标准由凭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归口并监督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大学、凭祥市农业农村局、凭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凭祥市惠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文军、黄捷、植淇业、刘捷、程观林、戴金哲、邱成、黄恩升、陆永翔、彭辉、潘品良、陈光明、李妍鋆、邓安礼、冯勤玲、林重儒、林华峰、刘家意、李高俊、黄恋彬、李叶、周培松、陆志任、宁静、黄建、万宁、廖彬、周俊杰、陈少芳、许达先。
III III DDB45//T淡水小龙虾养殖技术规范 1 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淡水小龙虾养殖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池塘养殖、稻田养殖、捕捞。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境内淡水小龙虾的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GB/T 22213 水产养殖术语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T 5117 无公害食品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NY/T 5361 无公害农产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T 5117 无公害食品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NY/T 5361 无公害农产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GB/T 222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淡水小龙虾 学名为克氏原螯虾( ),又称红螯虾、红色沼泽螯虾(red swamp ), 鳌虾科,原鳌虾属。
甲壳坚硬,暗红色或深红色,头部略大呈三角型,腹部背面有一楔形条纹,尾部有5片发达的尾扇。 3.2 稚 虾 体长0.8 cm~1.2 cm,体色透明,外形如成体,可离开母体自由活动。 3.3 幼 虾 体长2 cm~4 cm,体色淡青色。 1 3.4 亲 虾 人工苗种繁育期间所使用的当年或12月龄以上性成熟个体。 4 基本要求 4.1 水源水质 养殖水源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水质应符合NY 5051的规定。4.2 虾苗选择 应挑选规格一致、体质健壮、附肢齐全、无病无伤、活动力强的个体。4.3 投放时间 冬季和春季投放种苗宜选择晴天上午进行,夏季和秋季投放应选择在晴天早晨或阴天进行。收购的幼虾,离水时间长的,应使幼虾体表和鳃腔吸足水分后再投放,野生幼虾应经人工驯养后再投放。 5 池塘养殖 养殖场所 场址选择 场址选择 选择施工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土壤保水性能良好的地方建塘,场地环境应无污染,并符合 NY/T 5361 的规定。 养殖场设计 虾池形状和大小 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面积以 2×667 m ~5×667 m 为宜。
池底平坦并略向排水一端倾斜。 虾池结构 池埂 池埂顶宽度2.0 m~3.0 m,坡度1︰3,池埂高出水面30 cm~50 cm。 5.1.2.2.2 水 闸 宜建于底质坚硬、流水畅通之处,进水闸与排水闸宜分设于虾池两端。水闸数量、宽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闸孔、闸槽、闸板、闸框设计以方便控制水位、调节水质、放水收虾、阻拦敌害为宜。 5.1.2.2.3 底 沟 沟壁坡度以1︰2为宜。沟底平整,并朝排水方向倾斜,沟底到水面深度以2 m为宜,沟宽1 m~2 m,沟深 0.5 m~0.7 m。2 5.1.2.2.4 防逃网 虾池埂四周用0.6 m~0.8 m高的网片围成防逃网,网片底部成90°弯折,向池内埋于土中0.1 m~0.2 m。网片上端再缝合0.20 m~0.25 m的塑料膜,或者池埂四周围0.6 m高的石棉瓦或钙塑板做防逃墙,用竹、木桩做支撑,进排水口内层用40~60目的纱网,外层用40~50目的铁丝网封好。 养殖技术 放养前准备 清池 放养前,先清除池底部分淤泥,淤泥厚度以不超过15 cm为宜;晾晒池底,清除池内乌鱼、鲶鱼、水蛇、蛙、鼠等敌害生物。 消毒 池3 d~5 d 后灌入新水;带水消毒以水深1 m计算,每667 m 用生石灰125 kg~150 kg,兑水化浆后全池泼洒。
种植水生植物 沿池塘四周浅水处种植马来眼子菜、凤眼莲、水花生、苦草、轮叶黑藻等水生植物,种植面积以50%~ 60%为宜。 5.2.1.4 注 水 5.2.1.4 注 水 幼虾养殖春季保持水深在0.3 m~0.6 m,夏季高温时应加高水位至1.0 m~1.2 m;亲虾养殖冬季保持水深0.8 m~1.0 m,夏季保持水深1.2 m~1.5 m;稚虾养殖冬季保持水深0.8 m~1.0 m,夏季保持水深1.2 m~1.5 m;视水质情况不定期更换池水,保持溶解氧含量>4 mg/L,pH值以7.0~8.5为宜。注水时用40~60目纱网过滤。 5.2.1.5 施 肥 放养前7 d~10 d,每667 m 施入300 kg~600 kg的生物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 种苗投放 池塘单养 幼虾 投放时间3~5月,密度以每667 m 投放2~4万尾为宜,通过调节水深控制水温,水温保持20℃~30℃。 5.2.2.1.2 亲 虾 投放时间6~8月,密度以每667 m 投放600~700尾为宜,雌雄比例以3︰1为宜。 5.2.2.1.3 稚 虾 投放时间9~10月,密度以每667 m 投放4~5万尾为宜。
3 5.2.2.2 鱼虾混养 宜与鳙鱼或鲢鱼等滤食性鱼种的成鱼混养。11月至次年5月,每667 m 投放成鱼养殖管理 饲料选择 宜选用全价配合饲料,也可选择米糠、豆饼、麦麸等植物饲料,饲料安全卫生指标应符合GB 13078、NY 5072 的规定。 投喂要求 坚持定时、定点、定量、定质的投喂原则,每天投喂3~4次,选择在上午9点至10点和日落前后投喂,投喂量根据淡水小龙虾的摄食情况而定。 日常管理 5.3.3.1 巡 池 定期巡池,测量水温,观察水质变化和淡水小龙虾活动、吃食、生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问题。及时清除蛙、水蛇、泥鳅、黄鳝、水鼠等敌害生物。 5.3.3.2 调控水质 4~64~6月,每隔15 d~20 d换水1次;7~9月,每隔7 d~10 d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占总水量的1/3。连续闷热、久旱无雨或淡水小龙虾摄食量明显减少时,及时加注新水,保持水位稳定、溶氧充足。 5.3.3.3 水生植物管理 马来眼子菜、凤眼莲、水花生等水生植物覆盖率保持在50%~60%。5.3.3.4 汛期管理 汛期应加强巡查,对池埂、水闸进行检查,加固加高防逃网。5.3.4 虾病防治 以预防为主,药物使用应符合NY 5071的规定,淡水小龙虾病害防治方法见附录A。
6 稻田养殖 6.1 稻田选择 土质以壤土为宜,田埂坚固结实不漏水,水量充沛,排灌方便,面积以3×667 m ~10×667 m 为宜。 田间工程建设 虾沟、田埂 加固稻田田埂,使田埂顶部宽1 m以上,坡度1︰3,沿稻田内侧四周应开挖环形沟,沟宽1.0 m~1.5 m, 深0.8 m~1.2 m。根据田块大小在稻田中央开挖田间沟,呈“田”字、“回”字或“井”字形,沟宽0.5 m~0.8 m,深0.5 m~0.6 m,虾沟占稻田面积以6%~10%为宜。 4 进排水设施 按照高灌低排原则,稻田面积≥8×667 m ,宜设置进排水渠道;稻田面积<8×667 m ,宜设置进排水口。 稻田养虾防逃网 按照5.1.2.2.4的要求设置。6.3 养殖技术 放养前准备 清沟消毒 投放前7 d~15 d,每667 m 用生石灰75 kg~100 kg投放前7 d~10 d,虾沟中注水0.5 m~0.8 m,每667 m 施腐熟的有机肥500 kg~投放方式 亲虾夏季水稻收割前1~2个月,以每667 m 投放15 kg~20 kg为宜,雌雄比例为3︰1。 6.3.2.2 抱卵亲虾 秋季水稻收割后,灌水后每667 m 投放12 kg~15 kg抱卵亲虾,雌雄比例3︰1,投放后培肥水质。
6.3.2.3 幼 虾 秋季水稻收割后,用木桩在稻田中营造若干深0.2 m的人工洞穴并立即灌水,施肥培水15 d~20 d后投放幼虾苗,每667 m 投放幼虾2~3万尾。 水稻栽培 栽培技术 应选用高杆抗倒伏的水稻品种,栽培技术应符合NY/T 5117的规定。6.4.2 农田晒田 将水位降低到田面露出,发现淡水小龙虾有异常时,应立即注水。6.4.3 水稻施药 按NY/T 393的规定执行,药物应喷洒在水稻叶面上,施药后及时换水。6.5 养殖管理 6.5.1 饲料选择 按照 5.3.1 的要求执行。 5 投喂要求 坚持定时、定点、定量、定质的投喂原则,宜投喂全价配合饲料或米糠、豆饼、麦麸等植物饲料和水草。每天投喂1~2次,选择在上午9点至10点和日落前后投喂,投喂量根据淡水小龙虾的摄食情况而定。 日常管理 巡田 定期巡稻田,测量水温,观察水质变化和淡水小龙虾活动、吃食、生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问题。及时清除蛙、水蛇、泥鳅、黄鳝、水鼠等敌害生物。 水田管理 按照6.4.2的要求定期晒田,保持稻田水深20 cm~25 cm。6.5.3.3 调控水质 4~6月,每隔15 d~20 d换水1次;7~9月,每隔7 d~10 d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占总水量的1/3。
连续闷热、久旱无雨或淡水小龙虾摄食量明显减少时,及时加注新水,保持水位稳定、溶氧充足。 6.5.3.4 汛期管理 汛期应加强巡查,对池埂、水闸进行检查,加固加高防逃网。 6.5.4 虾病防治 6.5.4 虾病防治 按照5.3.4的要求执行。 7 捕 捞 基本要求 虾个体达到商品规格时捕捞上市,未达到商品规格的淡水小龙虾放回水体继续养殖。 捕捞起的淡水小龙虾冲洗干净后宜用清洁、有网眼的筐或网袋包装。 池塘捕捞 拖网捕捞 排水至水深0.5 m~0.7 m,用1.5 cm~3.0 cm网目的渔网进行拖网捕捞,重复1~3次。7.2.2 地笼捕捞 用1.5 cm~3.0 cm网目的地笼捕捞,每隔2 d~3 d变换1次下网地点。7.2.3 虾球捕捞 在直径60 cm~70 cm的扁圆形空球内放入小竹梢、刨花等,顶端系在浮子上,捕捞时将虾球放入池塘中,定期收集小龙虾。6 7.2.4 干塘捕捞 将池水排干,捕捞达到商品规格的小龙虾。7.3 稻田捕捞 虾笼捕捞 在直径为10 cm~12 cm的“丁”字形筒状笼子内放入米糠、豆饼、麦麸等饵料进行诱捕,宜傍晚放置,隔天早晨收笼。 地笼捕捞 按照7.2.2的要求执行。
7.3.3 虾球捕捞 按照7.2.3的要求执行。 7 7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淡水小龙虾病害防治及药物 淡水小龙虾病害防治方法见表A.1。 表A.1 淡水小龙虾病害防治方法 常见病害 症 状 防治方法 纤毛虫病 纤毛虫附着在受精卵、幼虾、稚虾和成虾的体表或附肢、鳃等部位,形成棕色或黄绿色绒毛。 选用含有硫酸锌成分的国标渔药,按使用说明进行防治。 白斑综合症 淡水小龙虾行动迟缓,摄食量下降或不摄食,体表略显灰暗、无光泽,头胸甲易剥离。 1.引种时对苗种进行WSSV检测,确保投放苗种不携带WSSV病毒。2.定期泼洒生石灰水或光合细菌等生态制剂, 改善水质和底质。 3.停止投料,及时清理病虾和死虾,对死虾进行无害化处理,按使用说明使用国标碘制、海因类消毒剂对水体消毒。 黑鳃病 淡水小龙虾经常浮出水面,行动呈现迟缓呆滞,腮部由微红色逐渐转变为褐色或淡褐色,最后变为黑色。 选用含溴氯海因成分的国标渔药,按使用说明进行防治。8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地方标准 淡水小龙虾养殖技术规范DB 45/T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统一印刷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